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沛憶說,近來公投漸漸加溫,自己在選區中正萬華的社區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民眾「不知道為甚麼要公投」、「不瞭解發起人是誰」,甚至有人以為是政府發起的。而此次4案背後都是大政策,有很複雜的背景需要去分析跟了解,確實鄉親疑惑蠻多的。
吳沛憶認為,在沒有充分資訊的情況下投票是非常危險的,而且也與公投所訴求希望達成的民主違背,自己是民意代表,就是在接觸基層時透過座談會、發文宣面對面的機會加以說明,要讓民眾知道,這些都是影響台灣非常深遠的問題。
黃守達則說,太陽花學運對他來說,是改變跟衝擊,也開始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因為透過一場學運,並沒有達成預期訴求 ,雖然服貿被擱置,但到底完成了甚麼大家不知道,也因此其決定進到體制內改變。

黃守達說,民進黨當時就已定調要積極宣講,但遇到疫情很多活動隨之暫緩,不過民間力量沒有停下來,現在在選區遇到民眾,已經沒有之前的焦慮。民進黨提出「4個不同意」,是一套環環相扣、有所根據的論述,目前態勢上,基層溝通遊說會有越來越好的傾向。
黃守達說,他本身對公投結果沒有這麼悲觀,目前看起來國民黨招數已盡,幾個公投互相衝突、矛盾,接下來是反攻的時候了。
何孟樺也說,太陽花學運幾天下來,對於整體走向感到有些憂鬱,到底應該怎麼樣跟政府溝通協調。現在回想起來,因為那時是在體制外,所以沒有這麼順利,這也是現在進到體制內持續在做的事情。

針對公投,何孟樺談到,每一個年輕的政治工作者,都應該要努力動起來,跟民眾溝通各項議題,讓民眾能夠瞭解。她說,此次4大公投相當重要,蠻多議題都關係到國際關係、台灣的能源走向,現在自己在基層跑,越來越多人開始討論,這也代表政治工作者要繼續更努力地說服民眾。
黃韋鈞說,參與太陽花這麼大的社會事件後發現,提出來的訴求必須要透過修法,一定要靠體制內的改革才有機會實質改變。自己經過思考後,才在當完替代役後進入立院參與法案革新,在立委蘇巧慧辦公室參與法案、新聞等很多面向的工作,針對同婚議題也與相關團體溝通,許多的進步法案都有參與。

黃韋鈞提及,2018年時,公投的宣傳比較多是網路懶人包,但最終效果並不好,沒有打入民眾。這次除了網路串連說服之外,更重要的是面對面溝通,自己努力讓牽涉國家發展的複雜議題簡化,好讓民眾在短時間內能夠了解與認同,這就是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也讓民眾看出年輕政治工作者的決心。
黃韋鈞說,年底絕不能讓惡意的公投得逞,否則對台灣的影響,並不單單只是選舉結果,而是日後對台灣產業發展、能源轉型有更多重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