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的小寒在國曆1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的下一個節氣是「大寒」,但大家常常看了詞的字面就以為一年裡最冷的是「大寒」,但其實剛好相反,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

先人們習慣從小寒這天的天氣來推斷未來的氣候,也因此有許多諺語的誕生,像是「小寒無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雲霧天,來春定是乾旱年」、「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可見小寒在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性。
「小寒」吃什麼?
各地在小寒時皆有「食補」的習俗,像是冬天絕不能缺少的「臘八粥」,臘八粥可刺激食慾、溫暖腸胃、祛寒的作用,所以不只是小寒,還有之前介紹的冬至、之後的大寒,許多地區都會習慣吃臘八粥。
另外有些地區會吃糯米飯,將糯米和白米以6:4的比例烹煮而成,再將一些肉末或香腸丁、青蔥拌入炒熟;糯米飯熱呼呼的,總帶給人溫暖的感覺,且因為糯米糖分含量較一般白米高,再加上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糯米有補氣、益氣的功效,因此從以前到現在都認為糯米飯利於驅寒。
羊肉爐加當歸山藥暖身
而在台灣最常見的驅寒食補方法,莫過於吃一鍋熱滾滾的羊肉爐了!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食材,若再加入當歸、山藥一起煮,並以生薑、大蔥調味,這個冬天絕對可以暖暖過。但要注意過猶不及,吃多了上火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記者:黃彥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