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版神明/海埔慶安宮大宋太后娘娘 又稱「棉被媽」

黃彥昇

台灣的神明很多,有些神明的來歷難以考證,卻又有著多故事。鹿港海埔慶安宮的主神叫做「棉被媽」,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天上聖母,因為某些原因才有這個別稱,但仔細探究後會發現「棉被媽」的正式聖號是「大宋太后娘娘」,這背後有著什麼故事呢?
海埔慶安宮主神大宋太后娘娘。(圖/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海埔慶安宮主神大宋太后娘娘。(圖/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早期的說法認為「大宋太后娘娘」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即「貍貓換太子」中的女主角,史書上稱為章懿李皇后。但這幾年廟方所寫的沿革誌中,認為這位「大宋太后娘娘」為宋端宗趙昰的母親楊淑妃。宋端宗駕崩後繼位的是南宋末代皇帝趙昺,楊淑妃也被尊為皇太后。南宋在廣東厓門集結兵力抗元但最終敗亡,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楊太后不久後也投海殉國,被張世傑葬在海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埔慶安宮內殿。(圖/翻攝自海埔慶安宮粉專)
海埔慶安宮內殿。(圖/翻攝自海埔慶安宮粉專)
之後南宋行軍令使劉拓感念大宋,因而雕塑了楊太后的金身膜拜。明朝時在泉州建立了慈元行宮,楊太后成為劉拓後代子孫的守護神。清朝時劉氏子孫移居鹿港海埔厝也將這個信仰帶了過來。

海埔慶安宮沿革誌。(圖/翻攝自海埔慶安宮粉專)
海埔慶安宮沿革誌。(圖/翻攝自海埔慶安宮粉專)
那為什麼「大宋太后娘娘」又有「棉被媽」的稱呼?據傳是因為「大宋太后娘娘」的聖誕日在農曆四月初四,在這一天海埔厝的村民都會辦桌慶祝,不惜借貸也要辦的盛大熱鬧,甚至連棉被都會拿去當鋪換錢,也因此有了「棉被媽」的別稱,令人莞爾一笑,卻也展現出台灣人對於信仰的虔誠。(編輯:黃彥昇)

資料參考: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海埔厝慶安宮
台灣妙妙廟(四十三)-身死社稷可感,漢家氣節永存-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海埔慶安宮粉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