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o發聲明稿澄清從未吸毒/你是否在乎真相,還是看見黑影就開槍?

▲Gino日前發聲明稿澄清不實報導。(圖/Gino IG)
▲Gino日前發聲明稿澄清不實報導。(圖/Gino IG)

姊妹淘

藝人Gino(蔡東威)自偶像團體K ONE出道,近年轉往戲劇、主持領域發展,頗受好評,日前卻莫名被外國媒體直指「吸毒」,尤其高齡70歲的父母為此相當憂心,讓他十分氣憤,上網反擊此說法,並表示「驗血驗尿隨時歡迎」。其實Gino自出道以來,並沒有被報導過類似新聞,形象十分良好,並不清楚為何突然冒出此報導,他也隨即發出親筆簽名的聲明稿澄清自己並沒有吸毒,對於毫無證據的毀謗報導,將訴諸法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Gino近期在《多情城市》中演出李文章一角,這齣劇以1960至1970年代九份的發展為主軸,述說三個拜把兄弟如何赤手空拳打天下,藉由上一代之間的愛恨情仇,串連兩代之間共同的情感與記憶,深度探索兩代之間的價值觀差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10月 月 24 日 上午 7:41 張貼

許多人因為入戲過深,經常一些風吹草動(像是預告跳接呈現的畫面)就突然開始在網路上批評李文章這個角色有多渣、前女友Carol有多煩人。然而,其實無論是看見預告就開罵,還是草率因有報導將「Gino」、「吸毒」兩個關鍵字連接在一起,便輕易產生誤會的情況,都是現今在網路世界很容易發生的,人們越來越會在看見黑影時就直接開槍,毫不在乎自己獵到的可能是隻無辜的小兔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10月 月 12 日 上午 2:12 張貼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於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論」,儘管充滿爭議但也廣為知名,意指每2個陌生人之間,僅需要6個中間人,就能建立起連結。據說,在臉書成立並廣泛被全球人民使用後,這個距離降低至3.57個人,就能將2個陌生人聯繫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9月 月 28 日 上午 12:05 張貼

這個數據的降低,除了顯示網路變得發達以外還可能代表什麼?

還可能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透過在網路上的互動,其實更不現實了,因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日漸減少。比起現實的世界,我們更擅長躲在網路、用臉書交友,因為責任感降低、風險也跟著低,潛意識裡認為,無論我在網路的世界做出什麼發言,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什麼大事。這也間接造成在社會上「帶風向」的容易度大幅提高,人們實事求證的意志也越來越低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10月 月 20 日 下午 11:15 張貼

其實在Gino爆出這個風波後,第一時間他就發文澄清,接著公開有親筆簽名的聲明稿,果斷地告知此新聞與他無關,皆為不實報導。在當下,有許多力挺他的粉絲認為「清著自清」,Gino無需這樣大動作反彈,如果沒有做的事,就是沒有,不怕別人說。

但「清者自清」真的還適用於現在的社會嗎?假設來說,若是Gino沒有發布聲明稿,在未來,若人們上網搜尋了他的名字,是否就會輕易地跟吸毒兩個字掛在一起?那真的有人會去查證事實的真相究竟為何嗎?恐怕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就會變成是:啊,這個男藝人有吸毒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10月 月 27 日 下午 11:56 張貼

舉例來說,在感情、交友方面,許多人都聲稱自己在乎的是內在,而不是重外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雖然外在條件不是絕對,但是若對方的外型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或是第一眼覺得不夠順眼,又有多少人能願意試著去瞭解一個人的內在呢?

人類始終都是仰賴視覺的生物,第一印象看得順眼之後才會願意去多加瞭解,同理可證,當關鍵字搜尋出來都是負面詞彙,主觀意識就已經產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挖掘真相是什麼。就如同大家看了預告之後,主觀認定李文章是渣男,沒看正式播出的話,是很難產生改變的。

比起一味的在網路上接收著不知道真假的消息,人要懂得思考,要用心去瞭解事實的真相後,再用自己的意識做出判斷,而不是看見黑影就開槍,覺得獵殺無辜也沒關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no.T(@gino.t)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9月 月 24 日 上午 4:13 張貼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少一份毒品,多一分健康;吸毒一時,終身危害。
※ 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0800-請請您-幫幫我)
※ 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