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不合」、「感覺淡了」到底是什麼意思?心理師解析「穩定交往」背後隱藏的 5 個陷阱

VidaOrange生活報橘

文/蔡芷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告白夫婦》劇照

你曾有過這種經驗嗎?明明兩人是「穩定交往」中(甚至步入婚姻),沒有頻繁爭吵,沒有第三者介入,也沒有任何明顯的徵兆,但就在某一天對方突然提出分手要求。你毫無頭緒、一再追問,卻只得到厭倦了、淡了、個性不合諸如此類模糊片面的答案 ……。

美國南加州的臨床心理家與婚姻顧問Randi Gunther 解釋道:「無預警分手」其實不是沒徵兆。這段關係中當然有一些衝突,但它們似乎不那麼嚴重,或者微不足道以至於被完全忽略,讓人相信這段關係基本上是安全的。直到另一半下定決心離去,人們才發現自己完全措手不及。」

作為一名執業超過 40 年的關係治療師,Randi Gunther 提出感情中幾個藏在「穩定交往」背後的危機。這些原因讓人們決定離開一段忠誠、平穩的關係,它們當然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的理由,但確實包含了某些核心動機:

1. 無分工

「分工」指的不光是家務分配、誰接送小孩這類的實質事務,更包含雙方對關係付出的「情感投資」。Randi Gunther 認為經營感情就像談一場商業合作般,需要對等付出與共同分攤。若某一方總是被動接受關心,沒有能力主動分擔另一半的壓力,長期下來便會導致潛在裂痕。

2. 無趣

通常當某一方開始感到無聊,都怕傷害對方而不想承認。「感情中,安全和舒適無法永遠帶來快樂。」Randi Gunther 說。當親密伴侶太過彼此了解,以至可以準確預測另一半的每個想法、感受和反應時,他們可能會同時失去激情、興奮和好奇。

3. 目標不一致

交往初期,伴侶們通常會分享類似的夢想和目標。然而,若隨著時間推移,彼此的價值觀(對關係的期望、政治觀點、家庭責任、社經目標,或是性需求、孩子教養方式、衝突解決)發生變化而不再相互影響,目標和夢想也逐漸分歧,這種差異就會造成危機,這種狀況也是人們常說的「個性不合」。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隨著關係的成熟,某一方想要尋求更大的冒險,但另一人的內心深處已經滿足於現狀。對想追求更高成就(比如出國進修)的伴侶而言,家不再提供前進的動力,這種關係變成一個純粹的避風港;即使雙方仍相愛並相互尊重,卻已經停止「成長」。

4. 失望與幻滅

人們最初相愛時,總是相信並完全支持彼此,也能很快原諒錯誤,認為愛情能克服他們之間的任何問題。但隨著激情褪去,「情人濾鏡」失效後,你發現自己其實不能忍受抽菸的另一半、一位生活習慣不良的枕邊人,或是一個與你的家人朋友相處不來的伴侶。預支愛情的信用卡已經負債累累,過往的耐心逐漸消磨,失望與幻滅接踵而來,許多人就開始「感覺淡了」。

5. 個人空間不足

交往時間一拉長,尤其步入同居後,某些伴侶會發現自己其實崇尚更多精神自由或隱私,並對兩人形影不離的日子產生厭倦。這是因為雙方(或某一方)過度將浪漫關係視為重心,沒有在愛情之外善加經營自己的生活圈。

#如何避開這些陷阱?

「我總是問那些覺得他們不得不結束持續關係的人,為什麼在『為時已晚』之前沒有告訴另一半真實的感受。最常見的回答是:他們確實試圖改善,但覺得伴侶不能或不願意傾聽與改變。」Randi Gunther 的忠告仍是老生常談:溝通與傾聽。也許人的個性與價值觀很難被改變,但我們能為關係付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努力在彼此的差異之間找到包容與和解。

本文出自VidaOrange生活報橘

Facebook:VidaOrange生活報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