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挫敗經濟同時也造成青年就業市場的黯淡,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達19.9%創下今年新高。今年7、8月有1076萬名大學畢業生從中國各所大學離校進入就業市場,然而大量勞動力「無處可去」,中國國家統計局卻還以「摩擦性失業」歸咎於畢業生與求職者的個人選擇引發輿論反彈。

《德國之聲》在畢業季針對中國應屆畢業生的報導中便提到,疫情封控拖累經濟是造成中國應屆生就業前景黯淡的原因之一,但就業市場危機不僅如此,隨著中國政府對科技和補教行業的「雙減」打壓、爛尾樓事件對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成長降溫,除了許多都市青年找不到工作外,藍領工人也在努力尋找工作機會,《法新社》更引述研究機構TS Lombard經濟學家莊波論點,指出中國官方數據並未追蹤農村青年的失業率,實際失業人口可能是官方數據的2倍多。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洪浩峰認為,中國龐大勞動力無法順利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比官方數據顯示來得更嚴重,若失業問題持續,很容易爆發社會動亂;此外,《Fortune》也形容中國大規模的經濟放緩加上一整代失落又失業的年輕人,導致中國面臨「倒數計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