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模糊?若中國對台灣動武 學者:美或因國際壓力出手

▲美國與中國兩強爭霸,在美中對立之下,台灣也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與中國兩強爭霸,在美中對立之下,台灣也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近年來,美國與中國兩大強爭霸,衝突從經濟方面走向科技衝突,在各個層面相互牽制,但美中對立之下,台灣也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九州大學「台灣研究講座」近來舉行第六回「台灣事情:TAIWAN TODAY」討論台灣問題以及兩岸關係,其中日本防衛大學防衛學教育學群准教授五十嵐隆幸提到美國對「中台對立」的態度時表示,即使外界認為美國對台灣問題抱持「模糊」態度,但遇到中國侵台,仍可能會出兵協防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十嵐隆幸曾經撰寫過《反攻大陸與臺灣 中華民國的統一構想和挫折》(暫譯)一書,17日出席九州大學「台灣研究講座」舉行的演講,以「美中對立與台灣—為何中國將台灣作為目標、美國為何援助台灣—」(米中対立と台湾ーなぜ中国は台湾を狙い、なぜ米国は台湾を助けようとするのかー)為題,針對美中對立時,台灣扮演的角色及立場,從歷史演變以及近來國際局勢進行分析。

五十嵐隆幸指出,美中兩國對立的局面能追溯到2008年。當年3月一名美軍太平洋司令官在美參院軍事委員會公聽會上透露,曾有共軍幹部向他提案,以夏威夷為界線,中美「分割管理太平洋」,驚人的提案讓外界認為,即使該名軍官在說笑,也讓中國軍事的戰略構想顯露無遺。

另外從中國的GDP成長趨勢來看,可以發現中國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急起直追,到了2010年就已經超越日本,躍升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中國在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軍事國防費用也從1989年代開始大幅增加,持續朝全球兵力第一強國邁進。

雖然躍升成大國的中國與在二戰之後在東太平洋建立霸權的美國之間的關係,是外界最關心的國際政治議題,但五十嵐隆幸認為,雙方在東太平洋的明爭暗鬥並非本世紀才發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出現端倪,而「台灣」也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是兩國之間關注的焦點,更成為了東亞局勢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半年度報告,沒有將任何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有外媒分析,相較於川普時期,這意味著白宮政策的轉變。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經濟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急起直追,到了2010年就已經超越日本。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五十嵐隆幸在演講中回溯二戰前後的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局勢演變,指出在國共內戰之後,蔣介石將國民政府遷台,並大舉「反攻大陸」旗幟,同時毛澤東也喊聲「解放台灣」,從那時開始,成為了中台對立的起點。

但在中國與台灣之間,美國的應對立場一直出現變化。五十嵐隆幸提到,在二戰之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當時的優先目標是「離間中俄」,因此當時對於兩岸局勢抱持著「不介入」的態度,但是在韓戰爆發後,美國採取「中立化」方針,派出了第七艦隊,阻止了「解放台灣」跟「反攻大陸」的聲勢,也讓國共內戰成為冷戰的一部分。但美國政府在1953年出現政黨輪替,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清楚表明美國協防台灣的立場,也被視為是「解除中立化」。

五十嵐隆幸後續提到,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時期,美國曾在《國家安全戰略》中明言「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及香港反送中運動,都展現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而總統蔡英文也展開了「同慶之旅」過境美國,都讓美國看上去對台友好。

到了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執政,雖然也曾引起「是否回歸歐巴馬時期路線」的憂心,但拜登仍對中抱持強硬態度。五十嵐隆幸認為,雖然外界認為拜登政府時期,對台灣問題轉為「模糊」態度,但從美日領袖峰會以及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來看,其實並非如外界所想的那麼曖昧不清。

在後續提問環節中,有參加者提及近來因為俄烏戰爭爆發,掀起「若中國侵台,美國很可能『拋棄』台灣」的憂慮。但五十嵐隆幸指出,由於美國並沒有保護烏克蘭的義務,隨意插手可能還會引起美俄對立緊張惡化,因此在俄烏戰爭中並沒有積極干預,「台灣問題與之不同,由於有提及保障台灣安全的『台灣關係法』存在,因此做出協防台灣的舉動也沒有問題」。五十嵐隆幸認為,美國是否會冷眼旁觀,還是得看當時總統的決策,但在拜登頻頻明言護台的情況下,可能會因為國際壓力,而採取行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