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在即!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學者:親中勢力未勝利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圖/記者葉政勳攝)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圖/記者葉政勳攝)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2年九合一選舉剛剛落幕,在嘉義市18日開票後,由國民黨候選人黃敏惠成功連任,讓國民黨在地方縣市再度奪下1席,九合一大選共拿下14席,含六都4席和地方縣市10席。雖然民進黨在這次選舉失利,但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認為,這並不代表「親中勢力」的勝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台海局勢升溫,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也讓外界出現了許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鄰近國家日本也再度掀起有關於「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討論。九州大學「台灣研究講座」近來舉行第六回「台灣事情:TAIWAN TODAY」探討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小笠原欣幸也以講師身份受邀參加,18日時便以「台灣總統選舉與中台關係」(台湾総統選挙と中台関係)為題,針對台灣選舉生態以及中國的態度進行分析。

小笠原欣幸回溯過去幾次總統選舉,1996年總統選舉對台灣而言意義重大,因為這不僅是第一次以直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國家元首、展現民主化的進程,再以台灣為範圍選出了最高領導人也讓台灣產生了身份認同以及台灣主體性。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的強烈反對以及威嚇。中國時常嚴厲批評台灣民主主義,小笠原欣幸表示,由於台灣總統選舉象徵著民主化、台灣化,中國不希望助長台灣分離、獨立的傾向,同時也警戒著讓新疆等地區想要效法的可能性。因此中國使用文攻武嚇,強硬的軍事壓力威脅台灣,同時批評台灣的選舉「荒唐胡來、沒有信用價值」。

小笠原欣幸認為,中國這樣的作法十分有效,因為圍繞在台灣選舉的爭議,除了其他國家會出現的政黨及候選人素質、政策、權力鬥爭外,台灣內部爭議不僅會出現族群分歧外,甚至還出現了「台灣特有」的包括對中關係等身份認同問題。

另外除了內部爭議之外,小笠原欣幸指出因為地緣關係,台灣選舉還會被中國、美國、日本影響,其中中國、美國對於台灣的經濟、政治、軍事都十分有影響力,因此會直接或間接地干涉到台灣選舉結果。

小笠原欣幸表示,候選人「與中國的距離」以及「傾向獨立與否」,也都是左右選舉的因素,「現在台灣大約能分成獨立派、中立派、統一派這三個派系,雖然大多人都選擇『維持現狀』的中立派,但多數人還是抱持反對統一的態度,僅1.5至2成民眾贊成統一,支持『一國兩制』的人更是少數。」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小笠原欣幸指出,台灣民眾大多都抱持「維持現狀」的態度,支持統一的人並不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小笠原欣幸在演講中也分析了本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的原因,他認為會影響國政的總統選舉與地方選舉的爭議點不同,當舉行地方選舉時,選民會去思考各縣市的交通問題改善狀況、老年長照、育兒支援以及地方經濟發展問題,「因此在這次選舉中,親中與否並不會成為選民關注的焦點。」小笠原欣幸強調這並不代表「親中勢力的勝利」。

小笠原欣幸表示,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展現出「台灣認同」,讓中華民國、台灣能夠證明是「在實際面上國家」,且與近來獲得第三任期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同,國家領導人是由選民一票一票來決定,也比香港沒有辦法選擇還要來得有魅力。小笠原欣幸強調,「總統選舉讓民主主義在日常也能運作,是台灣的強項。」

在習近平頻頻強調要統一台灣,實現「中國夢」的情況下,中國不斷對台灣進行文攻武嚇,但小笠原欣幸認為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實行的並不順利,因為中國抱有著「大國的自信」,但都沒有要傾聽台灣或是香港的想法,只會不斷施加壓力,「這個做法已經在香港做過了,習近平也打算對台灣這麼做,但台灣人不僅不認同,對『一國兩制』也有所抵觸。」

小笠原欣幸認為,在中國把「實現統一」當成目標的情況下,台灣民眾對此並不認同,因此中台問題很難和平解決,但隨著中國對台灣施加壓力的力道逐漸加強,也引起歐洲、美國、日本各國的警戒,「當抑制中國的力道減弱,中國很有可能就會做出統一舉動。」小笠原欣幸指出,「台灣有事」並非空話,但在台灣的意志以及美日的合作是能夠抑制中國統一的野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