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全動法與娃娃兵

▲國防部日前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卻衍生管制媒體與青年戰時動員服勤等爭議。(資料照/記者呂炯昌攝)
▲國防部日前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卻衍生管制媒體與青年戰時動員服勤等爭議。(資料照/記者呂炯昌攝)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員之後民眾要做什麼?

※法治政府,明訂權利義務。

新聞

全動法修正的新聞於3月1日曝光後,經過兩天後以修法暫緩告一段落。這邊先提另一則國際新聞,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澤倫斯基總統宣布90天的全國動員令,禁止18到60歲男子出境……。

動員之後民眾要做什麼?

這議題非常複雜,但論戰前很可能大眾必須先去檢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民防法國家總動員法的條文與公佈日期,雖然國家總動員法已經廢除,但該法的大部分內容還是可以在全動法內發現:主要重點為第3條動員任務:

一、動員準備階段結合施政作為,完成人力、物力、財力、科技、軍事等戰力綜合準備,以積儲戰時總體戰力,並配合災害防救法規定支援災害防救。

二、動員實施階段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援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需要。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準備分別由中央各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與國防部執行。

中央各部會主管的動員準備事項很繁雜,例如教育部主管精神動員,交通、衛生與科技部也都有動員方案,講白一點就是當戰爭來臨前,政府宣布動員令後,全國的人力與物資都可以運用,但要全部的人「動」起來幹什麼?卻很少人去探究,大眾對保家衛國的印象多半是當兵服役、後備教召,拿槍射擊抗敵;但傳統上不被外界認為是「兵」的民眾要做什麼?很少人思索這個問題,但有一個大致方向是可以探討的-民防(Civil Defence)。

根據外國經驗與幾次的萬安、民安演習內容得知,民防體系主要是指涉警政、消防與醫療單位,後續還有基礎設施(油、氣、水、電)的特業單位搶救操演,這些特業單位可參照民防法「特種防護團」內的規定事項,就大致能清楚這些職業類別(例如機場、港口)。整體用意是,服兵役現役或備役官士兵奮力抗敵,對於敵軍發動攻擊所帶來的損傷(空襲、大火、基礎設施受損、建物倒塌等)則由這些民防單位處理,現役單位的官士兵不用分兵救災,那扣除部隊、民防與特業單位外,其他民眾在戰時要做什麼?說的直白點,民眾躲好就好,不要造成軍隊負擔都好。當然也可以選擇當難民外逃。

▲年度民安演習置重點於在軍隊之外的民防操演,除醫療與警消單位外,特業單位的救難也是重點,真正拿起武器對抗敵軍的還是現役與後備部隊。(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
▲年度民安演習置重點於在軍隊之外的民防操演,除醫療與警消單位外,特業單位的救難也是重點,真正拿起武器對抗敵軍的還是現役與後備部隊。(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
法治政府,明訂權利義務。

這次引發大眾非議的條文在於要學校上傳學生名冊,引發外界16歲娃娃兵的新聞,後續以暫緩結案。但仔細看全動法或是民防法,大眾都不清楚究竟戰時這些役期前的學子要做什麼?那大專生呢?目前已知的線索來自全動法第15條:

為確保動員實施階段獲得所需人力,人力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主管機關於動員準備階段,應對民間重要專門技術人員、民防、義勇消防、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組織,實施調查、統計、編組,並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及退除役軍人安置等事宜進行規劃。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並應配合辦理。

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是什麼意思?到底是拿槍、搬運彈藥、協助民防單位救災、擔任醫護、還是整理校園殘破廢墟?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於是一方爭論這是徵召16歲娃娃兵的肇始,另一方面說這只是學校調查名單而且於法有據,不要隨意操弄新聞議題。

目前全世界大多數都為民主法治國家,當政府有求於民,例如徵稅或徵兵時都會有類似的法條,以及後續的施行細則出爐,但歸在那個單位管轄這種動員業務,很可能每個國家各不相同,這些法律條文多半寥備一格,為的是日後施行時於法有據。只不過在國家危難時,這些法條所規定的義務與權益,都有可能被緊急命令所推翻,這些緊急命令的發布時機取決於掌政者的判斷;可以是入侵前夕也可能是敵軍發動第一擊後發布,當這些命令發布時政府就會接管一切,當然有槍的最大-白話說;對於那些不服從的民眾,政府的作法通常為逮捕與監禁,逼迫民眾做各種勤務。上述澤倫斯基發佈的禁止出境令也是另一種強制作為,留下成年男子打仗。

▲人類大規模動員陸軍兵力作戰的高峰是二次大戰,當時除了役齡前的年輕人被徵召外,也有超齡的男性被德國政府徵召。(圖/翻攝自Bundesarchiv)
▲人類大規模動員陸軍兵力作戰的高峰是二次大戰,當時除了役齡前的年輕人被徵召外,也有超齡的男性被德國政府徵召。(圖/翻攝自Bundesarchiv)
全動法的修正其實牽涉到另一個深層議題-還要不要動員?靠動員制勝的案例有二次大戰美國軍力動員起來後擊敗軸心國,1973年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的動員,這場成功翻轉的案例帶給軍方極大鼓舞,相關的經驗教訓也都被寫進去後備動員教範內,但大眾會問,若兩岸不幸開戰,軍方要動員多少後備兵力?多少人力去填補戰線的空缺?

印象中軍方從未在公開場合上給出具體的答案,但若現役與近兩年的後備兵員都在中國攻擊下不幸被擊潰,試問後續兵員是否是繼續徵用納管的後備兵員?(官士兵解召的時間各不相同);若政府決意在現役與近2、3年的後備兵力都被擊潰後還要再戰,那也很好表示有抗敵決心,但可能需要政府發布聲明說,即使戰況惡劣都不會抽調18歲以下的青年,如此不就解決全動法修法的爭議?但最好的作法是直接律定動員後,這些役齡前的年輕朋友具體要做什麼,若不適當公佈勤務內容,難免會讓家長擔心同時也會有娃娃兵的爭議。

▲現代化戰爭講求大量火力與感測能力的集中運用,動員龐大的軍力若無火力支援也是枉然,圖為美軍多領域作戰概念圖,作戰場域與火力的運用都非二次大戰時期所能比擬。(圖/翻攝自US Army)
▲現代化戰爭講求大量火力與感測能力的集中運用,動員龐大的軍力若無火力支援也是枉然,圖為美軍多領域作戰概念圖,作戰場域與火力的運用都非二次大戰時期所能比擬。(圖/翻攝自US Army)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