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殯謝幕1/曾送別于右任、鄧麗君 鄰居細數愛恨糾葛

記者李詠平/專題報導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二月公布第一殯儀館拆除的時間表,拆除時間訂在明年農曆年後,也就是2024年的二月底到三月間,如果屆時如期動工,這座幾乎每任台北市長人人喊拆的「嫌惡設施」,將在邁入一甲子前走入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位於民權東路、建國北路口的第一殯儀館地處首都蛋黃區,不過回到一殯完工的1964年底,這地段對於當時的台北還是郊區,從當時的空拍圖可見一殯落成時,周邊還是農田圍繞,現在的榮星花園還只是一塊空地。隨著一殯周邊成了台北市經貿商圈,喊拆一殯的聲浪每到選舉前就一再出現,從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柯文哲到蔣萬安,幾乎每任台北市長都曾有拆一殯的念頭。

▲台北第一殯儀館1964年空拍圖,可見當時周邊尚未開發(圖/郭憲鴻提供)
▲台北第一殯儀館1964年空拍圖,可見當時周邊尚未開發。(圖/郭憲鴻提供)
一殯除了見證台北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政商名流的最後一站,新建完成時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的公祭就在此舉辦,當時前總統蔣中正和夫人蔣宋美齡親臨現場致祭;一代巨星鄧麗君的公祭也在此舉行,當時三百多名中外記者聚集採訪,台港演藝圈人士都到場送別,周邊還有上萬歌迷聚集,算得上一殯的著名場景。從小在一殯旁長大的聖海宮宮主蔡春生回憶一殯旁的特殊狀況「如果有出殯場面大的,交通真的都是打結的,整個民權東路都塞住,根本不能走」。

除了政商名流,一殯交通方便、腹地大的優點同樣吸引黑道在這舉辦告別式,但對附近居民造成的困擾就不止是交通問題。行政里里長鄭春華細數黑道辦喪事,除了有上千黑衣人的大陣仗外,周邊巷弄還會出現道上兄弟24小時站崗的狀況「晚上他們不可能睡覺啊,抽煙吃檳榔喝酒,講話又大聲」,近期還有喪禮用的白舞獅成雙成對佔據巷道,附近居民雖然向他投訴但也敢怒不敢言。

實地走進一殯旁的巷弄,一樓的店家幾乎都是骨灰罐、會館等殯葬相關行業,不時傳出做法事的佛經聲,偶爾也會有法師搖鈴領著家屬移靈的場景,住在一殯旁10幾年的民眾回憶剛搬來時甚至聽誦經聽到失眠「剛搬來的時候晚上聽到念經,心裡當然毛毛的;路上遇到儀式場景就不要看、避開」。里長鄭春華說附近就算是老居民也忌諱碰上招魂儀式,遠遠看到就會繞道閃開,避免被沖煞到。

▲第一殯儀館周邊居民不滿殯葬業者影響生活掛布條抗議(圖/記者陳建彰攝,2023.03.10)
▲第一殯儀館周邊居民不滿殯葬業者影響生活掛布條抗議。(圖/記者陳建彰攝,2023.03.10)
一殯衍生的喪葬活動,帶給居民的心理壓力和房價低迷等因素,要求一殯遷建的呼聲持續不斷,除了在地里長強力推動拆除進度並發起里民連署,周邊公寓外也掛出「堅決反對殯葬業者進駐」的三層樓長布條,都可見一般居民和殯葬業者的關係緊繃,不過也有殯葬業者不滿「講句難聽的,你當初要來這邊的時候就應該知道隔壁是殯儀館」。

跟一殯僅有一牆之隔的聖海宮,宮主蔡春生認為居民早已習慣殯儀館的生態,感到害怕的時候不多,小時候同學還會在晚間到殯儀館辦「試膽大會」,不過蔡春生還是有身為「資深居民」都感到恐怖的時間點。他回想從前以土葬為主的時代,是需要停棺等好日子下葬「然後棺木就好像恐怖片一樣一具一具排在殯儀館裡,看到棺木是沒什麽,最主要是棺木上面有相片,你知道這個人長什麽樣,然後整排這樣子,所以說那時候看起來就好像恐怖片一樣」。另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某次空難罹難者遺骸送進一殯後的場景「因為那時候有的頭、腳都沒有了,遺骸排在走廊裡面,家屬要去認屍的時候,那場面真的很淒涼也很恐怖,看著真的很難受」。

 一殯周邊除了淒涼或令人害怕的回憶外,也有屬於殯儀館周邊的奇特風景。跟著一殯一起長大的殯葬業二代小冬瓜郭憲鴻,回想小時候除了被告誡路上的錢或紅包不要亂撿外,有時候也會看到雞鴨趴趴走的違和場景,郭憲鴻說明如果一年內家中有親人接連過世,民俗上會做「祭空棺」,要有活鴨活雞做象徵性的儀式,「早期有業者比較懶惰,雞鴨懶得帶走直接就地放生,所以我們在路上走的時候就常會看到有雞或鴨在路上逛街」,可說是專屬一殯鄰居的奇聞軼事。

隨著時代變遷,殯葬業擺脫以往草莽的負面形象,走上體面、專業的品牌化經營,一殯在居民的抗議和檢舉下,也從2018年停止現場焚燒金紙,更發文規定夜間禁止業者使用擴音器誦經,一殯後方的建國北路三段22巷加裝照明,改善周邊給人「黑漆漆」的恐怖印象,一殯雖然仍是嫌惡設施,但對居民來說已經不再是「惡鄰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