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沈怡昕/《捍衛任務4》通膨時代的史詩美學

▲基努李維飾演「殺神」主角的《捍衛任務4》全球票房締造系列最佳。(圖/車庫娛樂)
▲基努李維飾演「殺神」主角的《捍衛任務4》全球票房締造系列最佳。(圖/車庫娛樂)

文/沈怡昕

【以下故事涉及《捍衛任務4》劇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知道凡事都有「因果」(consequences)」從《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開始,「因果」這兩個字在「殺神宇宙」中越來越重要。

《捍衛任務4》由查德史塔赫斯基(Chad Stahelski)導演,上映十二天,台灣票房至今已破億,全球票房更是系列最佳來到2億5000萬美元。《捍衛任務》第一集以一個與狗相依為命的退休殺手,遭逢喪妻巨變,相依為命的毛小孩卻慘遭「謀殺」,鰥夫轉身變回殺神。「殺神宇宙」系列將「高層」、「標籤」、「飯店」等遊戲規則,透過錯綜復雜的新角色與情節,將殺神走陌路的前因後果進行擴張,而基奴李維演活「宇宙最耐摔的男人」、「地表最愛狗的男人」人設,更是在第四集這個黑色動作系列推至史詩高度。

這麼ㄎㄧㄤ的故事設定,片商一開始也只是碰運氣,沒想到第一集賣出好口碑,一路就拍了四集,成本破億美金的《捍衛任務4》已是當初「低成本」首部曲的五倍,故事宇宙觀也全面開展。一個非寫實的殺手復仇類型片,甚至開始有了自己奇幻的「殺神宇宙」世界觀,就像《007》、《不可能的任務》、《玩命關頭》一樣有了「城市行銷」的國際格局。

《捍衛任務4》中有著大阪、巴黎、柏林的都會夜景,而回顧系列前作,第二集有羅馬、第三集有卡薩布蘭卡,《捍衛任務》系列用只有傳統八大片廠最賣座商業片的規模,選擇在歐美最大觀光城市景點封街拍攝,並將故事的史詩格局推至最高峰。有趣的是,《捍衛任務》系列在第二集結尾揭示的主角通緝金額,也從700萬美元(第二集結尾)、1400萬美元(第三集開頭),攀升至第四集的2500萬美元身價。

▲認識基努李維(左)超過12年,《捍衛任務4》真田廣之(右)形容他私下就像「日本武士」。(圖/車庫娛樂提供)
▲《捍衛任務4》真田廣之(右)與基努李維在大阪有精彩的武打橋段。(圖/車庫娛樂)
無獨有偶的,主角的懸賞金額,和系列電影的成本一樣節節高昇,似乎也暗示了這個系列所身處的2020年代,不斷通貨膨脹、比好還要更好、比大還要更大,追求「極致」的時代精神。

《捍衛任務4》的故事在規模、情緒、張力最「膨脹」的時刻,卻意外的看似來到「尾聲」。當一心求死卻不能的約翰,在最傳統的法式決鬥中,用肉身擋下子彈,替好友兼宿敵一償宿債,靠精準的一槍殺了高層、了卻因果宿怨,此時故事才迎向了《捍衛任務4》的核心:路要往哪走?死亡是終點嗎?

畢竟賣得好,導演查德也出來說了,沒有人知道最後結局約翰真的死成了沒?IMDB上基奴李維的條目仍有捍衛任務第五集開發中的條目。即便這集之中,所有人都在問約翰,「復仇了然後呢?」,究竟是以戰止戰還是一心求死?復仇結束之後,路往哪走,最後還是沒有結論。

讓我們回頭細談「史詩格局」,捍衛任務系列第二集、第三集,靠著一直丟出電玩遊戲感強烈的人物故事設定,製造一層又一層如遊戲闖關的效果。如電動遊戲般的沈浸式暴力美學搬上大銀幕,確實最常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維持觀眾注意力。其實本片不少長鏡頭的打鬥戲,其實都是一顆一顆鏡頭,基奴李維飾演的約翰,和不斷重複死亡的特技演員(因為現有特技演員數量無法供給本片大場面)一起拼貼層的馬賽克畫。

▲《捍衛任務4》基努李維演出大量動作戲,贈送特技演員印上「死亡次數」的T恤。(圖/車庫娛樂提供)
▲《捍衛任務4》基努李維演出大量動作戲。(圖/車庫娛樂)
殺神系列過往都在兩小時以內篇幅,妥當借用黑色電影常見的外殼,動感十足。如今第四集,在電影開場就已經交代「終局」感,這集的特別之處在,片長最長、基奴李維台詞最少(共計380字、103句),但去的景點最多、場面最大,只是這回無法再老招重施,只好開場給自己下了「史詩終局之戰」的大哉問。筆者相信這也是不少人抱怨本片前半段,大阪飯店之戰,節奏偏慢的原因;前面慢,後面的速度感,相對才能快起來。試想整部片三小時都處於高亢節奏,那麼觀眾能不疲乏嗎?

劇中為了逃命,主角什麼武器都要會用,雙節棍不說,連鉛筆也能用來殺人;電影中出現如「007」一般的軍火交戰細節、片中羅浮宮「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與「美杜莎之筏」的名畫典故、第三集默片典故、本集開頭援引《阿拉伯的勞倫斯》鏡頭所欲帶出的意境,一切的一切,都是史詩大片「轉移」觀眾注意力的好方式。

從特技演員、各國場景、武器軍火展示、名畫到默片梗,一切都是為了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讓觀眾覺得一張票就能值回票價,過往的兩小時高速節奏「打好打滿」,膨脹至如今三小時史詩格局的「氣勢磅礡」,為的就是這年頭電影追求「極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這些九O年代起家好萊塢大腕帶出來的三小時電影史詩風潮,向五O、六O年代經典致敬,也用懷舊鄉愁找回觀眾進電影院的動力;那麼,新世代作者如導演查德,為什麼要回歸經典?又為什麼要拍史詩呢?他追求的極致又是什麼?

▲基努李維坦言拍攝《捍衛任務4》對身體有傷害。(圖/車庫娛樂提供)
▲基努李維「殺神宇宙」進入氣勢磅礡的三小時史詩篇幅。(圖/車庫娛樂)
這個問題或許解釋了,為何在第四集將要成為系列成本最高卻最賣座的現在,重口味《捍衛任務》腦粉卻沈默不語,說不出內心真正的想法。這集打鬥比過去三集「軟」,儘管有大量的動作橋段與武打設計,卻又不令人感到太過血腥與駭人,這種尺度的調控,無疑是為了全球規模的發行考量。就如片中的一句台詞所說:「人的野心不應該超過自己的能力」,史塔赫斯基心目中的極致,是在全球既有商業框架中,找到一席之地的能耐。這當然不一定得是純粹動作設計美學上的登峰造極。

「求生者死,求死者生。」你說,故事以窮極如此,不也是觀眾引頸期盼,雙雄對決,約翰到底死透了沒?導演史塔赫斯基說他自己也沒定論。而答案恐怕就在觀眾心中,有多少「觀眾」還想再看基努李維大殺四方,就決定了約翰維克得多快從墳墓中爬出來。這便是,在這個通膨時代當一個「動作片抒情詩人」,導演史塔赫斯基的史詩美學,一種單靠行銷管理學無法化解的極致兩難。


●作者:沈怡昕/影評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