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時父親批浪費公帑!劉怡汝卻三進兩廳院 結下不解之緣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三進兩廳院,結下不解之緣。(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三進兩廳院,結下不解之緣。(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記者李琦瑋/專訪

「浪費公帑!」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回憶起初見兩廳院,是她在中學時,與父親散步經過時,只見父親指著正在興建的兩廳院劈頭就是批評,聽說裡面一個垃圾桶就要價美金280塊。當時小小年紀的她,壓根沒想到日後會三進兩廳院,甚至成為藝術總監,並於去年獲得續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怡汝小時候從未進過兩廳院,當時聽到父親對兩廳院的評價也沒覺得怎麼樣,後來進入兩廳院工作,很常把這件事當笑話講給父親聽,「那個聽說是280塊美金的垃圾桶很值得,用了30年還好好的。」並笑說,父親一定沒想到自己吃了兩廳院「一輩子的飯」。

曲折職涯路讓劉怡汝體會到:藝術行政「不浪漫」

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德遜分校研究所畢業後,劉怡汝回國第一份工作是到「朱宗慶打擊樂團」擔任行銷企劃,後轉任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的行政秘書近1年,自認不適任藝術行政工作而辭職,接下來將近5年的時間,轉戰公關業,換過好幾家小型公關公司,30歲時和朋友合夥創立公關公司,期間覓得良婿完婚,可惜初創業身心俱疲,1年後便離開公司。

後續她有位朋友專接文建會(文化部前身)標案,從事藝文偏鄉推廣,開啟了她的接案生涯,再度展開4年的藝術行政之旅,帶團下鄉演出,肩負演出團體雜事的責任。

談到藝術行政基層工作的辛苦,劉怡汝說,當時在朱團為了宣傳音樂會,要跑全省找當地報社、電台,在沒有Google地圖的年代,只能跟著同事,憑著毅力在大街小巷找,「真的好像苦行僧!」甚至曾經累到在廣播電台宣傳到一半時睡著,等到同事「丟球回來」才驚醒;也曾經在藝文偏鄉推廣時,住過一晚3、500元的套房,隔天起床被臭蟲咬了一圈。

這些經歷讓劉怡汝認知到「藝術行政」簡直就是「勞力活」,與藝文內容連結不深,不如外界所想的「浪漫」,大部分的事情是在替藝術家們排除障礙,專做些藝術家不想做的事。 

▲劉怡汝進入兩廳院後,才確立了職涯方向。(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劉怡汝進入兩廳院後,才確立了職涯方向。(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劉怡汝三進「深宮」兩廳院 確立職涯方向

劉怡汝結束帶團偏鄉巡演工作後,體認到體能非自己強項,沒辦法再繼續辦活動、幫藝術家跑腿的工作,此時湊巧碰到台北藝術大學首屆藝管所招生,35歲的她以榜首錄取,結識許多文化界要角,但隨著朱宗慶擔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前身)」主任,邀請她去當秘書,便與朱宗慶再續前緣,初進兩廳院,因而沒有完成學業。

劉怡汝自2001年擔任行政秘書,協助推動「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政法人化,轉型為「國家兩廳院」,這段期間她寫說帖、找立委,從事遊說工作;2004年起,劉怡汝擔任業務副總監,從事藝企合作,獲得數千萬贊助,讓「歌劇魅影」來台演出。

在3年秘書、3年副總監與代理總監的過程中,劉怡汝接觸到藝術行政的經營管理面、整體規劃、藝術機構營運等。

劉怡汝說,以往身在團隊,對於兩廳院的印象就是「深宮」,進去辦事都要照裡面規矩走,充滿「官僚制度」,實際進入兩廳院後,看到藝術行政的可能面向、規模與範圍,堅定了她未來要繼續走藝術行政這條路的意志,也訂定了職涯方向。

後來,順應文化部推行的育成中心計畫,劉怡汝離開兩廳院,於2007年受託擔任北藝大推廣教育中心執行長之職,積極開發各項節目活動、推動藝術家養成、協助青年藝術家創業。

直到2013年,劉怡汝再度回到兩廳院,協助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發展,並開發了創意事業部,了解劇場經營「求生」、「維持」到「必然性」的3個階段,也在此時與雲門舞集有了交集,後轉往雲門舞集擔任1年的新創經理。

接任、續任兩廳院藝術總監 劉怡汝不覺欣喜

第三度回鍋兩廳院後,劉怡汝終於在2018年接掌兩廳院藝術總監,成為掌門人,致力讓大眾走進劇場、數位轉型、推動共融等,並於去年續任,準備帶領兩廳院走向永續之路。

劉怡汝先後在兩廳院任職7年,以為接任藝術總監會得心應手,卻遇到長達3年的COVID-19疫情,過去所有經驗瞬間不管用,疫後社會環境、藝術創作與觀眾喜好,都跟疫前不同。

劉怡汝原以為續任可以比較輕鬆,但續任1年多下來「並沒有」,永遠都有新的挑戰,「真的沒有高興的心情,尤其藝術總監這個位置,除了對下還要對上管理。」她自認這幾年與同仁的溝通合作很成功,但面對廳外的產業、各界監督,還是感到壓力很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