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前常爆「這小病」!24小時內沒事卻埋雷 1周倒下去機率飆12%

▲某些腦中風發作前會先爆「小中風」,是日後腦中風的重大警訊。(示意圖,非當事人/Unsplash)
▲某些腦中風發作前會先爆「小中風」,是日後腦中風的重大警訊。(示意圖,非當事人/Unsplash)

NOWnews/綜合報導

在雙十國慶連假前夕,天氣開始轉涼,若血壓控制不佳,腦中風發作機率將明顯上升,而某些腦中風發作前會先爆小中風,老牌藝人如余天、陳盈潔等,便都曾發生小中風,對此醫師說,小中風會在24小時內恢復,卻是日後腦中風的重大警訊,民眾若突然發現單側臉部或手腳發麻、視力模糊等問題,即使症狀消失也切勿輕忽,宜快就醫檢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說,小中風即暫時性腦缺血,常見症狀包括短暫性單側臉部或手腳麻痺、口齒不清等,且因血管阻塞的位置不同,某些人會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甚至步履不穩等。

▲余天中風住院照曝光。(圖/余祥銓臉書)
▲資深藝人余天2022年7月曾小中風,當時右手、右腳感覺麻痺。(圖/翻攝余祥銓臉書)
鐘子超表示,小中風發作可能只有幾分鐘,症狀最長也不會超過24小時,因此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頭暈、看不清楚,許多人可能以為是睡眠不足或工作壓力大,直到有典型的中風症狀才就醫。

由於小中風可能反覆出現,通常在發作後7天內,腦中風的風險會上升8%至12%,所以第一次發生小中風即應儘速到醫療院所檢查。

針對小中風是否需要治療,鐘子超指出,若單純血壓偏高,頸動脈沒有狹窄,可先改善飲食、作息、增加運動、控制體重,但當這些健康管理策略無效,血壓依舊偏高,便要考慮藥物治療;如醫師評估為腦中風高風險族群,則需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此外,若病人的頸動脈狹窄程度已超過50%,則需評估是否以頸動脈內膜刮除手術,或頸動脈支架置入手術治療。

鐘子超表示,若是在戶外活動過程中疑似發生小中風,當事人應立刻暫停活動,並根據當時氣溫加強身體保暖或散熱,如意識清楚,則可飲水,休息過後便須儘快就醫。

🟡預防小中風注意事項

📍超過45歲後應定時測量血壓,至少每2到3天測量一次。

📍戒菸,減少飲酒。

📍氣溫下降時注意保暖 。

📍培養運動習慣,不熬夜。

📍突然出現視力模糊、說話不清、短暫性單側臉部或手腳麻痺等症狀,即使恢復,仍應前往醫療院所檢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