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歷經白色恐怖、併校罵名 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在梅園找到力量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最愛的校園一隅就是「梅園」,憑弔首任校長梅貽琦的同時,也能得到打氣與支持。(圖/記者嚴俊強攝)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最愛的校園一隅就是「梅園」,憑弔首任校長梅貽琦的同時,也能得到打氣與支持。(圖/記者嚴俊強攝)

記者李琦瑋/專訪

「梅園」是國立清華大學在台建校首任校長梅貽琦的墓園,坐落於校區後山上,種有一大片梅樹紀念梅貽琦,為清大校園聖地,在梅園不僅能俯瞰清大校園,每年春寒時節,梅花綻放,也讓梅園成為新竹風景勝地,這裡不只吸引遊客,還是清大前校長賀陳弘最愛的校園一隅,不但親自在這裡種了一棵梅樹,每當遭遇挫折,就會在這裡找到力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母親堅韌影響 賀陳弘愛打抱不平
若談到父親是一副手舞足蹈的樣子,賀陳弘說起母親,卻是帶著些許惆悵、語氣滿滿的心疼。他提到,母親的成長環境非常優渥,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只帶了幾件衣服、身無長物就來了,不但要適應新環境、挺過清貧時期,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他,「在家裡當大小姐的她,哪裡洗過7個人的衣服。」母親對生命的堅韌深深觸動著賀陳弘。

考量幾個哥哥住在國外、台北、照顧空間後,賀陳弘把母親接來新竹照顧,陪伴她最後11年、朝夕相處,特別珍惜這段時光,總是推掉社交活動,一下班就回家跟母親吃飯。除了生命堅韌、不怨天尤人外,賀陳弘的母親有著俠女性格,最喜歡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總想要打抱不平,也影響了他。

大學掃到白色恐怖尾巴 追求理想卻受挫
賀陳弘1976年進入台灣大學,大學時期恰逢台灣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民心惶惶的時期,體認到台灣成為「亞細亞的孤兒」,社會遂將外交受挫的窘境,轉為對鄉土的關懷,當時許多懷抱理想的大學生,紛紛投入社會服務運動、花很多時間在社團活動上。

賀陳弘也不例外,參加了南友會,回到台南的國中服務隊,與其他社團之間,彼此互相學習和成長,一群熱血激情、夢想改變社會的大學生,把社團活動搞得轟轟烈烈,成立跨社團的聯合服務小組,在當時是未立案社團,只能半夜偷偷張貼海報,時不時還會被教官關切。

在解嚴前的社會,學生關懷公共事務時,總會引起執政者的不安,身為活躍分子的賀陳弘也掃到了白色恐怖的尾巴,最驚險的一次,就是在某個冬天的清晨被調查人員找上門,帶進吉普車裡警告,「你還年輕,要好好讀書,不該管的事不要關心太多。」且談話非常有手段,會不經意夾雜他與女朋友通信的內容。

「你不會不寒而慄嗎?」自己當時不知道怕,結束之後,回想一切才嚇得直打哆嗦,賀陳弘邊聊還邊做出發抖的動作,而這段社團經歷,雖然充滿挫折、青年有志難伸,但也獲得許多啟發,也許青春就是要在疼痛中成長。

▲每年1月間春寒時節,整座梅園梅花怒放清香飄送,吸引了大批遊客及攝影同好。(圖/清華大學提供)
▲每年1月間春寒時節,整座梅園梅花怒放清香飄送,吸引了大批遊客及攝影同好。(圖/清華大學提供)
與竹教大合校背負滅校罵名!賀陳弘效仿猶太教「教長」
賀陳弘是清大首位遴選連任的校長,任期內推動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擴展藝術及教育領域,並讓清大從8個學院擴增到12個學院,將原本以理工起家的清大,躍升為綜合型大學。

不過這段合校過程,卻成為他擔任校長8年來,最富爭議的一項政策,當時清大師生強烈抗議賀陳弘獨裁、違反程序正義,不但有學生絕食,還有教授提告,請求撤銷合校決議,並提到合校對清大招生不利、會把清大學術水準下降,甚至說他要把學校毀了。

「自己要知道是在護校還是滅校!」賀陳弘語氣平靜地說,合校政策是他遇過最具挑戰的議題,當時什麼難聽話都聽過,且校內質疑比外界還多,但組織變革本就會引發人心的擔憂,這是他在推動前就有心理準備的。

大學校長就是得不斷領導創新,自然會伴隨原有價值觀的挑戰與質疑,但賀陳弘總會想起猶太社區裡靈魂人物「教長(rabbi)」的定義,「A rabbi whose community does not disagree with him is no rabbi.」教長就是要不斷帶領社區創新向前,以至於其他人追不上的時候,就會被質疑、反對,校長也是一樣,要在底線之內,盡量與組織產生張力並拉動創新。

▲賀陳弘在梅園親自植了一棵梅樹,盼清華人對社會的貢獻長長久久。(圖/清華大學提供)
▲賀陳弘在梅園親自植了一棵梅樹,盼清華人對社會的貢獻長長久久。(圖/清華大學提供)
最愛梅園 賀陳弘:從中得到打氣與支持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是清大公推的校花,不若玫瑰與牡丹的豔麗與跋扈,反倒呈現一種清幽淡雅的氣質,符合清大人的特質,賀陳弘引領記者探訪梅園時,再次「出口成章」。

賀陳弘頂著8月中午的烈日,在一片盎然綠意間,邊走邊帶點喘意,述說著首任校長梅貽琦的高風亮節與恢弘氣度,並緬懷著那個知識分子實踐崇高理想的時代,「自己作為校長,對聖地有種責任,常常來看一下也是必要的。」不但能跟清大校風浸染在一起,也能在憑弔梅校長的同時,從中得到做校長的底氣、打氣與支持,梅園成為他力量的來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