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注意!懷孕打類固醇「寶寶恐嚴重感染」 1歲內住院風險翻倍

▲準媽媽注意,孕期施打類固醇,寶寶恐嚴重感染,研究指出,1歲內住院風險高出1.24倍。(示意圖/pixabay)
▲準媽媽注意,孕期施打類固醇,寶寶恐嚴重感染,研究指出,1歲內住院風險高出1.24倍。(示意圖/pixabay)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類固醇可有效抗發炎,過去在台灣被稱為「美國仙丹」,後來多項研究證實長期使用會產生嚴重副作用,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女性懷孕期間若施打類固醇,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會明顯上升。此發現深獲各國矚目,已於日前刊登於國際權威醫學刊物《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今(6)日正式在國內發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衛院指出,過去有研究證實,孕婦如有早產跡象,施打類固醇會加速胎兒肺部成熟,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但不清楚對子女其他影響。

針對此研究,國衛院說明,是由國衛院與林口長庚醫院、台北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哈佛大學的醫師與學者共同進行,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健康數據,探討女性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與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產生嚴重感染的關聯性,發現在2008年至2019年間共約196萬對母嬰中,約有4萬5千人曾於孕期施打類固醇,結果嬰兒出生第一年內產生嚴重感染的風險,是沒有施打類固醇的孕婦所生子女1.24倍。

▲孕婦施打類固醇與兒童嚴重感染之相關性。(圖/國衛院提供)
▲孕婦施打類固醇與兒童嚴重感染之相關性。(圖/國衛院提供)
再分析特定感染症,發現產生敗血症的風險是1.52倍,急性腸胃炎則是1.35倍,肺炎則為1.22倍;進一步分析發現,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不論是對早產兒或足月兒,都可能提高嚴重感染機率。

根據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女性懷孕期間使用類固醇,可能會提高子女有精神、行為障礙的風險,國衛院今公布的研究結果則進一步警示嚴重感染機率。

研究團隊成員、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說,有早產跡象的孕婦於產前施打類固醇,雖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但此研究證實類固醇也恐透過母體影響胎兒健康,呼籲醫師針對孕婦開立類固醇須謹慎評估,孕婦若有使用類固醇的疑慮也應主動與醫師討論。

對此研究,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說,這是林口長庚首篇登上《英國醫學期刊》且擔任主要作者的原著論文,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國衛院的學術合作;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則說,優化孕婦與嬰兒的安全一直是國衛院關注課題,期望此研究對孕婦與嬰兒照護有所助益,並將持續與林口長庚一起為國人健康努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