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長泡泡!年紀大愈常見 大腸憩室治療後做「這件事」才安心

▲大腸附近出現類似泡泡的異物,大多是大腸憩室,若有嚴重症狀,須手術治療。(圖/NOWnews資料照片)
▲大腸附近出現類似泡泡的異物,大多是大腸憩室,若有嚴重症狀,須手術治療。(圖/NOWnews資料照片)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愈來愈多民眾有健檢習慣,若看到腹部電腦斷層影像,自己大腸附近出現類似泡泡的異物,可能會聯想到是否與常見大腸癌有關,難免心裡緊張,對此醫師說,類似泡泡的異物多為大腸憩室,通常不到20%會有症狀,但若有嚴重症狀,須手術治療,且治療後應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排除有惡性腫瘤,不可輕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吳儼航說, 根據美國統計,60歲以上約50%有大腸憩室,到80歲則幾乎人人都有,且男、女發生率相近;在台灣,因日常飲食漸少高纖食物,精緻澱粉與高糖分增加,大腸憩室發生率也逐年提高。

▲大腸癌年輕患者,都有過量攝取含糖飲料的現象。(示意圖/取自photo AC)
▲根據統計,60歲以上年長者,約5成有大腸憩室。(示意圖/取自photo AC)
大腸憩室整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不到20%有症狀

大腸憩室成因不明,目前推論是大腸內壓力上升與大腸壁肌肉層弱化,使得腸黏膜在較弱部位、即血管進入腸壁處,被擠到腸壁肌肉層外,進而產生袋狀突起,這在電腦斷層看起來就像泡泡在大腸壁上。

吳儼航指出,大腸憩室在整段大腸都有可能發生,但其中不到20%會有症狀,約10~15%會因為大便或糞石卡在憩室內而形成大腸憩室炎。

「大腸憩室炎」嚴重恐致腸阻塞

針對大腸憩室炎症狀,吳儼航說,常見有腹痛,或腹痛移轉到背部、腹部,以及排便習慣改變、頻尿、噁心、嘔吐或發燒等,少部分會有血便;若症狀嚴重,可能引起腹膜炎、腸阻塞,或伴隨尿中有氣體或糞渣。

此外,大腸憩室也可能出血,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常見原因之一,雖多數會自然停止出血,但必要時須以大腸鏡止血,或透過血管攝影對正在出血處進行栓塞,而同一處若反覆出血,應考慮手術切除。

吳儼航表示,輕度大腸憩室炎可透過清淡流質飲食與口服抗生素改善,若有明顯腹痛、發燒、無法進食、多重共病患者或高齡,可能需住院禁食並給予點滴、止痛藥與注射抗生素;如大腸憩室炎引起感染,常先採抗生素治療,以免感染加劇造成膿瘍。

吳儼航強調,大腸憩室炎的病人完成治療後,宜於6~8週內接受大腸鏡檢查,以防有大腸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疾病。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