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窺大/唐詩300首只有0.85公分 陳逢顯好幾次想放棄

▲陳逢顯印象當中難度最高的,就是第一本微小書唐詩3百首,花了2年時間才完成。(圖/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陳志仁/新北報導-2020-12-31 08:55:00
投入毫芒雕刻40載,秉持慢工出細活的精神,陳逢顯回想創作的過程,最艱難的作品就是第一本微小書,把唐詩300首寫在35張的紙上,重點是長寬只有0.85公分;過程中幾度要放棄創作,甚至為此捨棄剛考上的政大研究所,在堅持與毅力下,耗時2年終於完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逢顯認為,印象當中難度最高的作品,就是第一本的微小書–唐詩300首,因為剛開始包括用什麼紙張、油墨、筆、放大鏡等,一個一個難題要解決,往往寫了2頁,要膠裝的時候,墨水滲到裡面打不開,差一點要放棄掉;經過2年的努力,終於完成長寬約0.85公分、35頁的唐詩300首。

談到微小書的起源,陳逢顯說,這是因為古代的科舉制度,有些考生想要作弊,也成為微小書起源;3000多年前的先人,先是在烏龜殼刻上象形字和圖騰,逐漸出現微小字,後來刻在竹簡上面,字體由大至小,包括手帕、衣服等都曾經出現微小字的小抄。

▲陳逢顯把唐詩300首寫在35張的紙上,重點是只有0.85公分。(圖/記者陳志仁攝)
此外,由於微小字歷史悠久延綿3000多年,所以他足足花了2年時間,過程當中好幾度要放棄,甚至還因此捨棄剛考上的政大研究所;所幸在永不放棄的堅持與毅力下,才完成了人生當中第一本長寬約0.85公分、35頁的微小書–唐詩300首。

陳逢顯指出,由於對微小書相當有興趣,因此花了10年時間,一共完成7套世界各國微小書,包括大陸的唐詩300首、台灣的台灣詩情、日本的桃太郎、美國的白雪公主、法國的小王子、瑞士的小北極熊,及德國的青蛙王子等,每一本微小書的問世,都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陳逢顯的微小書作品之一日本名著桃太郎。(圖/記者陳志仁攝)
陳逢顯在中央印製廠退休前也成立「陳逢顯毫芒雕刻館」展示其創作的作品外,並舉辦研習推廣毫芒雕刻的工藝;適逢時任台北縣長的蘇貞昌當時推動一地方一特色的計畫,「陳逢顯毫芒雕刻館」被列為新店的地方博物館之一,由政府幫忙做招牌,並列為觀光導覽地圖和畫冊當中,給他很大的鼓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小窺大/陳逢顯:鈔票製版經驗 毫芒雕刻如魚得水
以小窺大/鈔票模板誘惑大 陳逢顯:沒想過賺非分之財
以小窺大/連頭髮也能雕刻 陳逢顯一年創作4項作品
以小窺大/俄羅斯同行來踢館 陳逢顯讓對手啞口無言
以小窺大/毫芒技藝40載 陳逢顯最擔心後繼無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