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海洋風光不再 海漂垃圾如何解?

▲海面上的廢棄物不但不能回收,還很難找到汙染源。(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海面上的廢棄物不但不能回收,還很難找到汙染源。(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俐穎/台北報導

海島台灣,許多人的夏日活動,多半是往海邊跑,享受美麗的海洋風光,但喜受海洋風光之餘,不能忽視的是,沙灘上的塑膠、保力龍垃圾遍布,而這些垃圾沖刷到海底,對環境將造成重大的汙染危害,除了對海洋生物造成浩劫,透過食物鏈累積,也將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這樣的汙染難道真的無法可管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這些「海漂垃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進行「島航計畫」,從花蓮開始沿著台灣海岸線航行,記錄海漂垃圾的軌跡,參與計畫的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生邱靖淳說明,這些海漂垃圾,大多為塑膠占比最高,達到6成以上,且多為塑膠包裝、食物餐具、寶特瓶等,其次為保力龍居第二。

▲海漂垃圾多以塑膠為主。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邱靖淳也進一步提到,在平均上看來,台灣的海漂垃圾狀態與國際海域的狀態差不多,但是靠近陸地、出海口的地方海漂垃圾密度高,尤其集中於基隆與北海岸一帶,而這些較高極端數值則僅次於太平洋熱帶環流與麻六甲海峽,且在潮流交界的區域,垃圾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這樣的汙染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呢?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孟培傑說明,針對高雄紅毛港外海,島航計畫採取到的泡沫物質,送交專業團隊檢驗後,酚的含量些微超標環保署公告的一公升0.0123毫克標準,他進一步提到,這些物質多來自於煉油廠、造紙廠等工廠,會影響到水生生物建康,而透過生態鏈累積,將會對人類的神經、泌尿、內分泌系統造成危害,也就是所謂的環境賀爾蒙。

這樣的海漂垃圾到底有沒有辦法可管?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說明,其實各縣市都有針對海漂垃圾進行一些補救措施,像是出海打撈或是聘雇潛水員撿拾海底垃圾,由於各地方海岸與產業類型不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而對於如何裁罰的部分,由於海漂垃圾成因很難歸咎源頭,需要裁罰要提出具體證據,若有證據就能依照《海洋污染防治法》處置。

黃向文認為,在港口部分,港口所負責的主管單位能夠就漁船是否排放汙水與廢棄物進行裁罰,由於廢棄物一旦到海裡漂流,像是保麗龍有髒汙就完全無法回收,所以從源頭管控是更好的方式,他也認為,必須要建設完善的檢舉機制,若發現汙染能第一時間通報海巡單位,但後續的專業檢測,例如汙染樣品的保存,就需要建置一套處理方式,這也是未來幾個月將會去研議的部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