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有做有保庇 抵抗無法預期的意外

▲家醫科吳和益醫師談癌症篩檢。(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5.14)
▲家醫科吳和益醫師談癌症篩檢。(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5.14)

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14日由家醫科吳和益醫師談癌症篩檢,吳醫師以案例50歲的吳先生規則在醫院門診追蹤其代謝症候群,因本身病識感良好,充分配合醫師醫囑,全家4口過著健康美滿的生活型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先生有次回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顯示陽性,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外科手術治療後的病理檢查確定是第一期。吳先生目前身體康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並在醫院當個快樂的志工,可以說是當初的癌篩「有做有保庇」。

▲每1-2年要做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4大癌症篩檢。(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5.14)

吳和益指出,將近50%的常見癌症,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保持良好的體態、戒菸、施打預防針及做好防護措施來預防。除了無法預期的「意外」,盡量要做到日常生活作息正常、健康飲食,並保有運動習慣,而且不碰菸草,還有一個主動出擊的機會,就是做「癌症篩檢」。

▲40歲以上成人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5.14)

吳和益說,研究顯示每1-2年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50~69歲的大腸癌死亡率15~33%;35歲以上具菸酒習慣的男性每3年做一次口腔黏膜目視檢查,可降低43%口腔癌死亡率;50~69歲婦女每2~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1~34%;透過大規模子宮頸抹片篩檢,則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

▲不健康生活型態,如抽菸、飲酒過量、熬夜或不均衡飲食者。(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5.14)

是否能用抽血就知道自己是否有罹癌的風險?吳和益醫師表示,抽血的腫瘤標記檢驗數值若在基準值之上,只能視為「有可能」罹癌,但不保證「一定」罹癌;對於已經確認罹患癌症者而言,腫瘤標記可用來評估癌症治療效果,是否有轉移或復發,作為一個方便的「追蹤」方式。

因此,目前並沒有「理想的」血清腫瘤標記,必須配合實際的症狀、病史和其他檢查,佐以醫師的專業判斷,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