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乾燥常抓癢 醫師:恐為過敏前兆

▲宏其婦幼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胡志成。(圖/醫師提供)
▲宏其婦幼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胡志成。(圖/醫師提供)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寶寶皮膚細嫩脆弱,許多家長看到寶寶皮膚乾燥發癢、起疹子,便會給寶寶抹乳液保養。但宏其婦幼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胡志成提醒,並不是所有皮膚問題都可以用抹乳液解決,若是發現寶寶皮膚異常紅腫、反覆起疹子,或動不動就想抓癢,小心寶寶可能出現過敏徵兆,最好迅速請教專業醫師意見,若放任不管,可能引發「過敏進行曲」,誘發一連串的過敏反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過敏兒人數日益增加,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人過敏。一旦被誘發過敏,症狀發生的過程就像一個「過敏進行曲」,會於不同部位陸續發生過敏反應。嬰幼兒初期過敏大多反應在腸胃道與皮膚,腸胃道過敏表現包括嘔吐、易脹氣、腸絞痛等,更嚴重者會有腹瀉、糞便中有血絲的現象;皮膚表現則包括皮膚粗糙、紅疹、異位性皮膚炎等,若沒有及時發現,寶寶過度搔抓會造成破皮、感染。

三歲前是防敏關鍵 醫師提醒「飲食」是預防重點

胡志成醫師表示,上述症狀好發於夜晚,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若持續受到過敏原刺激,對免疫系統、成長發育都會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氣喘、體力較差、因睡不好注意力難集中而影響學習等問題。另外,根據「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實證研究」指出,在兩歲以前有過敏徵兆的寶寶中,若無立即採取行動預防,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期,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醫師進一步提醒,過敏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被誘發,就有更多症狀可能隨之而來,家長務必盡可能趁三歲前做好預防,避免過敏的長遠影響。

針對過敏預防,胡醫師分析,過敏可分為「食物性過敏」與「吸入性過敏」兩大類。在嬰兒時期,大部分過敏都是由「食物」誘發,因此飲食是初期過敏預防非常重要的一環,選擇上要特別注意。胡醫師說明,母乳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富含免疫蛋白與珍貴營養素,如果可以應盡量哺餵母乳。但現代人工作繁忙,寶寶一歲後,若家長因為工作因素或各種狀況,無法以母乳哺餵,銜接的配方奶務必要謹慎挑選。

嬰兒配方奶多以牛、羊奶為主,其蛋白質分子較大,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腸胃較難分解,其中體質較敏感的寶寶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胡醫師建議家長可選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過水解技術將大分子蛋白分割為較容易吸收的小分子,不會降低其營養價值外,也能同時培養寶寶對牛奶蛋白的適應能力。

除飲食之外,環境也是誘發寶寶過敏的原因之一,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家中寢具及毛絨玩具易孳生細菌、塵蟎,平時家長應要做好清潔,讓寶寶隔絕過敏原。

選擇精準的水解技術 培養腸胃耐受性 幫助降低過敏風險

胡醫師表示,家裡的兩個小朋友也是基於預防觀念,選擇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呼籲家長不要想著等到出現症狀再治療就好。但水解配方在市面上選擇眾多,不同配方奶廠牌都有推出水解技術產品,若家長不知從何挑選,建議可以選擇具有大規模臨床實證的大品牌。精準的水解配方,能準確地剪斷易誘發過敏的蛋白質分子鏈,轉化為溫和的片段,能避免過度刺激寶寶腸胃外,也同時培養對牛奶蛋白的耐受性,未來再遇到刺激時,也能降低誘發過敏的機率,更值得家長信賴。

**寶寶若有潛在過敏風險,有過敏家族史,醫師建議尋求兒科醫師飲食建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