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稱」自稱超做作?心理學解析:害怕寂寞、渴望愛

▲ 你身邊也有愛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朋友嗎?網紅趣味分析網友笑翻。(圖/一郎人生 授權)
▲ 你身邊也有愛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朋友嗎?網紅趣味分析網友笑翻。(圖/一郎人生 授權)

影像中心 / 綜合報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身邊是否有喜歡用「第三人稱」自稱自己的朋友呢?又或者你也是經常使用第三人稱自稱的人呢?YouTuber「一郎人生」統計日本網站數據,以及CNN文章報導整理,趣味解讀「愛用第三人稱自稱」的人,其實他們不是「做作」,而是害怕寂寞、渴望愛的人?

一郎在影片中表示,根據日本網站「sirabee」統計,20-29歲女性會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比例約15%,30-39歲則約21%;而討厭用第三人稱自稱的男女性比例,50代女性高達 50 %,20代男性則是僅有約20%。

「第三人稱」自稱超做作?心理學解析:害怕寂寞、渴望愛 ▲ 日本網站統計,20代男性討厭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比例,僅約20%。(圖/一郎人生 授權)

以心理學角度分析「喜歡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族群,心理學家多以「自戀」作為解釋,並以四大點作為補充:「依賴感太強,不想做太複雜的事情」、「害怕寂寞,希望世界圍繞著自己旋轉」、「幼稚以及渴望愛情」。

影片中一郎也提到,有些業務、座談會場合會傳授,說話時把「我」改用自己的名字,有助於經營自我品牌形象,但其實要用個人名字營造品牌形象是有限制的。

第一、你必須要有專業度,第二、你必須要有一定知名度,少了兩項其中一項,多少都會讓人聽起來不太舒服。一郎舉例如「政治人物、YouTuber、明星名人、公眾人物」等,都常用「第三人稱自稱」來行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川普。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川普決心加徵額外關稅,卻引發鞋業、零售業、科技業等不滿。(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在公開場合演講時,時常利用「第三人稱自稱」的方式行銷自己。(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一郎舉出一篇CNN報導中,心理學家「凱文沃爾坎」(KEVIN MCALEENAN) 曾對美國川普總統,喜歡用第三人稱自稱的行為解釋:「川普是在強調自己的品牌形象,但同時這也是自戀的一種行為。」

「第三人稱」自稱超做作?心理學解析:害怕寂寞、渴望愛 ▲ 一郎指出美國學術研究中,使用「第三人稱」自稱可以產生自我疏離,進而增加自信等。(圖/一郎人生 授權)

接著他也提到美國心理學者「Ethan Kross」和「Ozlem AYDUK」在2017年的一篇學術文章中,指出使用第三人稱說話時,可以產生「自我疏離感」,以降低緊張感、羞恥感、增加自信等等的優點。

「第三人稱」自稱超做作?心理學解析:害怕寂寞、渴望愛 ▲ 影片中一郎搭配小劇場詮釋,讓網友拳頭都硬了。(圖/一郎人生 授權)

影片中夾雜小劇場詮釋,「奈奈」一角也讓網友直呼「真的很想"Send three pay"」,紛紛留言:「你再這樣我要呼你巴掌喔」、「奈奈訂閱一郎了ㄛ(嘔)」、「那個 "嘖" 實在是太畫龍點睛了哈哈哈」、「那個嘖直接噴笑哈哈哈」。(影音編輯:謝美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