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夜哭鬧有原因!醫師: 輕忽腸胃過敏恐影響成長

▲黃正宏醫師表示,通常造成三個月內寶寶半夜哭鬧不安的元凶,都是飲食過敏誘發的不適居多。(圖/黃正宏醫師提供)
▲黃正宏醫師表示,通常造成三個月內寶寶半夜哭鬧不安的元凶,都是飲食過敏誘發的不適居多。(圖/黃正宏醫師提供)

記者林雁茹/ 綜合報導

寶寶還小不擅於表達,許多情緒都用哭鬧反應。許多家長對寶寶夜哭或許也已見怪不怪,但其實,這有可能是初期過敏症狀引起的不適。黃正宏診所院長-黃正宏醫師提醒,寶寶在一歲之前,有幾乎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時間需花在睡眠,器官合成及生長激素、賀爾蒙分泌也都在此時,一旦過敏被誘發,寶寶因不舒服而淺眠、夜裡哭鬧,睡眠品質低,自然對成長發育有負面影響。因此,家長應及早做好過敏預防,否則若啟動過敏反應,後續可能出現一連串嚴重併發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敏症狀延續感冒久久不癒 醫師:應把握2歲前做好預防

黃正宏醫師表示,通常造成三個月內寶寶半夜哭鬧不安的元凶,都是飲食過敏誘發的不適居多。對體質較敏感的寶寶而言,過敏可能優先反應在皮膚及腸胃道,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及腸絞痛、腹脹、腹瀉,甚至血絲便等症狀,也可能導致晚上難以入睡。除了皮膚及腸胃的表現外,過敏也會隨著寶寶長大,陸續反應在呼吸道上,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尤其患有氣喘的小朋友,常因大半夜環境溫度及賀爾蒙濃度特別低,使症狀容易發作,一旦喘起來便無法好好睡眠,不利於生長激素分泌,阻礙成長發育。

根據診間經驗,黃正宏醫師觀察到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平均一年感冒次數大概是12到15次,但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在真正感冒的三到五天周期結束後,後續又因鼻子等呼吸道過敏引發的鼻塞、流鼻涕,再延續了一兩周,好不容易痊癒之際,下一波感冒又來報到,造成看似反覆感冒或感冒拖很久的狀況,因此,也讓很多人以為,過敏小朋友的感冒次數,會比健康小朋友來得多,但其實不然,僅是過敏症狀在作祟。黃正宏醫師呼籲家長,面對過敏的正確態度應是首重「預防」,從媽媽懷孕到2歲前是關鍵的預防期,務必把握,避免過敏一輩子跟著寶寶。

1歲半前 近五成寶寶會有食物過敏原敏感化

在預防過敏的努力上,黃正宏醫師建議應從環境與飲食兩面向下手。「環境」部分,除了使用空氣清淨機、除溼機改善家中環境品質,被套床單也要勤洗常換,絨毛玩具則盡量遠離,避免塵蟎。「飲食」部分,根據研究顯示:1歲半以前,近五成寶寶會有食物過敏原敏感化的問題,尤其因牛奶蛋白誘發過敏症狀,而寶寶又以奶類為主食,家長們應小心注意!

黃正宏醫師說明,寶寶腸胃道尚未發育成熟,較為敏感脆弱,容易對外來的大牛奶分子產生排斥反應,因此首要建議媽媽以哺餵母乳為優先,其中含有珍貴的抗體,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亦有助於預防過敏,是最適合寶寶補充的營養。若媽媽因母乳量不足不便持續哺餵母乳,建議可以選擇「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銜接。

精準水解 切斷易致敏刺激片段 訓練寶寶腸胃耐受性

黃正宏醫師解釋,市面上眾多水解技術配方,在培養寶寶健康體質上的表現效果也都不一,建議可優先挑選具大規模臨床實證檢驗、歷史悠久的大品牌,確保精準的水解技術,能準確鎖定並切斷易誘發過敏的刺激片段,轉換成溫和的小片段,逐步訓練寶寶的腸胃耐受性,未來再遇到相同的刺激原時,才可有效預防過敏反應。

醫師最後說明,經水解技術後的配方,如同將一整塊牛排切成五小塊後再食用,營養價值是不變的,家長不需擔憂!且呼籲若發現寶寶若疑似有過敏跡象時,一定要盡速找專業醫師諮詢,才是從根本杜絕過敏之道!

**寶寶若有潛在過敏風險,有過敏家族史,醫師建議尋求兒科醫師飲食建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