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各種筍的產季,尤其在炎熱的夏季,來上一道涼拌竹筍或筍子湯再適合不過。不過其實不同的料理,適合使用的筍類也有所不同,農委會也特別教學各種筍類的分辨方式及「最佳用途」。
農委會在臉書提到,「竹筍好多種,會分辨也要懂吃!臺灣食用的竹筍有綠竹筍、麻竹筍、桂竹筍、箭竹筍、烏腳綠竹筍及孟宗竹筍等,常見竹筍加工品包含筍乾、脆筍、酸筍、桶筍及真空包裝筍等。不過不同竹筍,可以有不同吃法喔」。他們也分享三種常見筍類的料理方式:
綠竹筍:每年4到10月是綠竹筍產期,它有「初夏綠寶石」之稱,筍形彎曲呈羊角狀,肉質細嫩、纖維少,口感相當好,且含有蛋白質、鈣、磷、維生素C等營養素。綠竹筍口感清脆甜美,最適合作為沙拉筍或竹筍清湯之食材,也可加工製成真空包裝。
桂竹筍:桂竹筍在每年3~5月發筍,直立生長於地面,外皮光滑無毛,外皮具黑褐色斑點。它的肉質稍硬,大部分用以製造桶筍或筍乾等加工品,經常被用於燉、滷等料理。
箭竹筍:箭竹筍產季也是每年3~5月,外觀呈細長狀,以長15公分,直徑1公分以上,它的特點是肉質鮮美、口感脆嫩,適合快炒、炒肉絲,也可以整支烘烤、直接食用。(編輯:潘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竹筍:每年4到10月是綠竹筍產期,它有「初夏綠寶石」之稱,筍形彎曲呈羊角狀,肉質細嫩、纖維少,口感相當好,且含有蛋白質、鈣、磷、維生素C等營養素。綠竹筍口感清脆甜美,最適合作為沙拉筍或竹筍清湯之食材,也可加工製成真空包裝。
桂竹筍:桂竹筍在每年3~5月發筍,直立生長於地面,外皮光滑無毛,外皮具黑褐色斑點。它的肉質稍硬,大部分用以製造桶筍或筍乾等加工品,經常被用於燉、滷等料理。
箭竹筍:箭竹筍產季也是每年3~5月,外觀呈細長狀,以長15公分,直徑1公分以上,它的特點是肉質鮮美、口感脆嫩,適合快炒、炒肉絲,也可以整支烘烤、直接食用。(編輯: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