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倡議減碳,台灣又是一個貿易依存度非常高的國家,而且中小企業占了絕大多數,所以大家都無法忽視這個議題。我們觀察到,台灣中小企業的強項是優化自己生產,可是對於政策、外在環境的改變,其實是比較無法適應的,這也是我們認為零碳大學必須存在的最大原因。」他說。
淨零排放就像一張沒人看過全貌的拼圖,中小企業摸索過程中,總覺得放哪都對,也不對。楊聲勇指出,淨零排放的範疇極廣,關鍵是如何從減碳流程中抓出可持續觀測的數據,並將每一個行動量化為價格,「我們希望邊做邊學,最後找出實用的、可複製的模型,讓更多企業接班人在未來接班轉型時,能夠帶領企業去做淨零碳排的工作。」
對此,零碳大學顧問丘應瑞補充,中小企業推動減碳,由上往下會更有效率,因此不妨先由「Key Man」接受ESG(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相關教育開始,「實務上,中小企業常常沒有足夠人力,連最基本的工廠環保經理、工安經理都不見得能配置,如此一來,資源分享就會變得格外重要,畢竟,一旦投入減碳後,每一項嘗試都要花上不少成本。」
「數總裡面很多會員遇到的問題都一樣,在減碳上有共通性的需求,透過零碳大學,把大家都必須執行的共通項目先找出來,再進一步差異化輔導,只要少走一條冤枉路,都可以省下一筆成本的浪費。」他說。

她進一步說明:「實務上,不同企業要發展出各自的零碳轉型計畫,除了業師及專業顧問輔導協助外,主事者的基礎知能必不可少。所以,零碳大學現階段的學員會設定在『能夠主導企業零碳轉型專案方向,並且做下決策的人』,初期以企業二代及其團隊幹部為主,針對ISO國際法規、碳中和知識、零碳相關物聯網、雲導入規劃等議題先行開課,接下來才會開展出企業各自的POC(概念驗證)方案,並實際導入。」
「目前我們已經從數總會員中招募五家企業成為零碳大學的第一批學員,預計今年第二季可以有階段性成果對外發表。我們期待每位種子學員及其團隊幹部在這樣的學理及實務導入雙軌進行下,除了進行自家企業的零碳轉型外,未來也可以轉任零碳大學的顧問團隊,藉此協助更多的企業完成零碳轉型。」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