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狂用暖暖包當心低溫燙傷!專家:「這樣用」安全又暖

▲寒流來襲民眾愛用暖暖包,但要小心長時間接觸同部位恐怕會造成「低溫燙傷」。(示意圖/翻攝自 pixabay )
▲寒流來襲民眾愛用暖暖包,但要小心長時間接觸同部位恐怕會造成「低溫燙傷」。(示意圖/翻攝自 pixabay )

記者張勵德/綜合報導

寒流來襲全台冷爆,沒有隨身帶個暖暖包恐怕手腳都會凍僵,不過使用暖暖包也是有訣竅,如果長時間把暖暖包固定在某個位置,恐怕會引發「低溫燙傷」!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醫師羅陽提醒,有些人怕冷不易入睡,或是年長者為了改善下肢冰冷,會直接在小腿上放熱水袋或貼暖暖包,但皮膚固定部位長時間接觸熱源蓄熱過度,可能會傷害到真皮層,若皮膚出現紅腫,就要小心可能是低溫燙傷。除了小腿、腳底板是常見燙傷的部位,經常腰痠背痛的民眾,也常把暖暖包貼在下背部,同樣有可能不小心就燙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暖暖包直觸皮膚多久易出問題?羅陽指出,只要溫度在攝氏40度以上就可能發生,例如攝氏40度~44度可能要連續接觸4、5小時,攝氏44度~46度約30分鐘,攝氏50度以上直觸3~5分鐘,就可能引發低溫燙傷。原則上發熱物或暖暖包都不要直接接觸皮膚30分鐘以上,建議貼在衣服外層,每隔20~30分鐘就換位置,並且不要在睡覺時使用。

而有些強打「高溫速熱」的暖暖包,強調平均溫度可達攝氏60度以上,比一般暖暖包溫度約高攝氏10度。羅陽醫師強調,這類商品升溫效果雖然好,但建議使用5~10分鐘就要換位置。 

至於網路傳言暖暖包要貼在「脂肪厚」的部位才會有效又安全,羅陽提醒,不是貼哪裡才安全的問題,而是全身皮膚都不能長時間直接接觸發熱物,「因此也沒有所謂的建議使用部位,大方向就是暖暖包一定要隔著布料使用。」

特別提醒,包括年長者、糖尿病患者、小孩及失智患者,因為感覺較遲緩、不敏感、皮膚萎縮變薄,或者無法清楚表達體感狀況,都容易發生低溫燙傷而不自知,使用暖暖包時就要特別注意。

若不幸發生低溫燙傷狀況,第一時間先移除熱源,並用冷水冷敷15~20分鐘,降溫並減少熱能在皮膚上的時間。冷敷是指毛巾沾冷水,若用冰塊直接接觸冰敷容易刺激皮膚。如果已經到了出水泡的程度,就要盡速就醫,避免水泡破掉增加感染機率。

此外,日本醫學博士福田千晶在《暖活:手腳冰冷隱藏著可怕的危機!》一書中建議,如果想讓身體快速暖和,把暖暖包放在「腰部兩側」最好,因為腰間骨頭少並有肝臟、腎臟等血液量充足的內臟器官,只要腰部足夠溫暖,就能緩解大腦緊張狀態,下達輸送大量血液的命令,促進血液循環,讓手腳末梢神經感到暖和。另外也推薦把暖暖包放在肩胛骨中間、脖子後下方以及肚臍下方等部位,也都是能促進血液循環的穴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