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國際主要檢測的項目為碘131、鍶90、銫134及銫137,核災後污染放射值會持續釋放,碘131半衰期8天、銫134為2年,其中鍶90有29年,銫137半衰期更是長達30年,雖然福島核災距今已逾11年,但鍶90和銫137半衰期長,可能還有隱憂,對於大眾來說,不希望吃下肚的食物,還會殘留的有害物質。
政府宣布執行三大措施,首先部分高輻射危險食品仍然禁止進口, 其次對於可進口食品將逐批檢驗,第三須檢具輻射證明及產地雙證明。顏宗海醫師進一步說明,政府對於進口不同食品,有不同的輻射殘留標準進行把關,如果已經檢驗可進口的食品,民眾應該是可以安心食用。「福島食物」並不等於「核食」,不應混為ㄧ談,並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會被輻射污染,政府開放後應該進行「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風險管理」。政府對於該地區評估進口後,需要對民眾有疑慮的食品進行說明溝通,並宣布該產品後續管理。
顏宗海強調,如果政府有「確實」把關,應不致於會有誤食核食的情況。
如果吃到核食該怎麼辦?
如果真的吃到還存有鍶90等輻射物的食物,顏宗海建議,攝取一些鈣片有助於減少身體對於鍶90的吸收,而銫137的食物則容易存在肉類,可以吃含有鉀離子的新鮮蔬菜,藉此減少身體對於銫137的吸收量。「事後補救只是治標不治本,最重要還是要依靠政府嚴格確實的檢驗把關,如果真的有所疑慮,還是選購本土食品蔬菜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