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能≠復健 學習放手 讓失能長者恢復往日自信 回到健康快樂生活

▲吳阿嬤的家屬劉女士(右三)感謝奇美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讓阿嬤願意外出,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信心(圖/記者林怡孜攝,2023,05,09)
▲吳阿嬤的家屬劉女士(右三)感謝奇美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讓阿嬤願意外出,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信心(圖/記者林怡孜攝,2023,05,09)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72歲吳阿嬤因帕金森氏症情形肢體抖動嚴重住院,出院後仍需家人協助下床與坐輪椅,因身體肌力下降不願外出。阿嬤出院後,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利用彈力帶訓練肌肉力量,教導阿嬤及家屬在家練習簡易復能活動,並使用助行器練習坐到站立、移位至輪椅活動。當吳阿嬤可以用助行器站立後心情開朗許多,也願意推輪椅外出散步。家屬表示阿嬤期待趕快恢復從前去美容院、逛街、吃美食的日常生活,家屬很感謝醫院安排出院護理師的轉介與關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奇美醫院出院準備專任護理師鍾家媛指出,生病的人需要他人照顧是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傳統對於照顧年長者仍以「幫他做」的觀念為主,長期下來失能者缺乏練習與活動的機會,反而被照顧的需求更多,失去學習恢復自我照顧能力的機會,也忽略了長者的自主性與尊嚴。反觀,吳阿嬤在長照居家復能服務的協助下,逐漸恢復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功能,提高自信心。


鍾家媛說明,復能訓練是要激發個案接受的訓練動機,目標是協助個案在盡可能減少照顧者的協助下,發揮最大的潛能來執行日常活動,如盥洗、更衣、上廁所、進食、外出…等等對平常人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復能服務的主要對象以近期功能退化、有潛能可以進步的個案為主。另外,個案與照顧者的復能訓練意願也很重要,動機越高,訓練成功的機會也越高。


鍾家媛指出,奇美醫院於1995年提供出院準備服務,個案一入院即啟動,確保病人在出院後能獲得持續性照顧;2018年衛福部推動出院準備銜接長照2.0,以「出院前3天完成評估」、「出院後1至7天內獲得長照服務」為目標,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主動出擊,設計透過出院準備系統主動篩選高需求個案,及早發現個案長照需求,以降低人為判斷錯誤。轉銜長照服務的個案量從2019年的605位提升到2022年892位,出院後7天內服務到位的比率更從2019年39.6%提升至2022年71.8%。然而,長照服務仍以喘息服務與照顧服務為主,僅有10%的個案接受復能服務,顯示民眾接受復能服務的意願仍偏低。


鍾家媛強調,照護者應學習放手,讓失能者或長輩提早能獨立,期望藉由居家復能服務介入,讓個案早日重新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功能性活動能力,降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依賴,以減輕家屬壓力,提升個案的自信心、尊嚴與生活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