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6月「還沒颱風」不是最晚!這年7月才出現第一顆 氣象署揭原因

▲每年1月至5月平均有2.53個颱風生成,但2024年直至今(23)日,台灣所在的西北太平洋仍還沒有颱風生成。(示意圖/翻攝自日本氣象廳)
▲每年1月至5月平均有2.53個颱風生成,但2024年直至今(23)日,台灣所在的西北太平洋仍還沒有颱風生成。(示意圖/翻攝自日本氣象廳)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據中央氣象署統計,每年1月至5月平均有2.53個颱風生成,但2024年直至今(23)日,台灣所在的西北太平洋仍還沒有颱風生成,氣象署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指出,自1958年以來,台灣共有5次「1月至5月沒颱風生成」的情況,其中有4年的案例中,前一年為「聖嬰年」,背後的詳細原因值得探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資婷表示,從1958年的颱風資料統計,共有5年是1月至5月西北太平洋沒有颱風生成,分別是1973、1983、1984、1998、2016,這5年中,1973、1983、1998、2016是聖嬰年後一年,且當年轉反聖嬰,而有很高機會加入「1月至5月沒颱風生成」行列的2024年,前一年(2023)也是聖嬰年,顯見1月至5月沒颱風的年份,環境有類似之處。

▲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擾動發展,有機會成為2024年第1號颱風。(圖/翻攝中央氣象署官網)
▲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擾動發展,有機會成為2024年第1號颱風。(圖/翻攝中央氣象署官網)
在分析聖嬰現象結束後,隔一年的大環境,羅資婷說明「太平洋高壓偏強」可能是導致颱風變少的主因;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提及,颱風生成需要西北太平洋有「夏季季風」的建立,而通常這樣的環境都是在梅雨季過後出現,因此梅雨季前本就不是颱風的好發期;而今年格外受到關注的,是「反聖嬰現象」在夏季發生的機率高達60%。

此外,今年首號颱風「艾維尼」有機會在5月底生成,氣象署統計,1958年至今,最早生成的第1號颱風為2019年1月1日的「帕布(PABUK)」,最晚生成的颱風為2000年12月30日生成的「蘇力(SOULIK)」,最晚生成的第1號颱風為1998年7月9日生成的「妮寇兒」,而颱風生成最多的一年為1964年有37個,最少的一年為2010年有14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