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廟打卡》臺灣首廟天壇

《名廟打卡》臺灣首廟天壇(圖/保庇)
《名廟打卡》臺灣首廟天壇(圖/保庇)

保庇

封建時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明鄭時期因臺灣首廟天壇位於台南地區的最高點,而被選為舉行祭天儀式的地點。其地位等同於北京天壇臺灣分部,既有官方認可,也有民眾擁戴。隨著時代變遷,留下許多珍貴古物,其中更有潘春源、潘麗水、潘岳雄祖孫三代的作品存留於廟中,對於信仰和文化傳承有著不可輕忽的地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首廟天壇照壁
臺灣首廟天壇照壁


一般聽到「壇」直覺聯想到法會,或是規模較小的廟宇,臺灣首廟天壇,因當地民眾祭拜天公的習俗,而在清咸豐四年官民合資下,由祭壇改建為廟宇。維持原本的名字,顯示過去為帝王祭天的場所,更代表台南人不忘本的精神。

臺灣首廟天壇,玉皇上帝牌位
臺灣首廟天壇,玉皇上帝牌位


踏入天壇,一眼就能發現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僅有一塊玉皇上帝的木牌,看不到任何神像塑像。這是因為「天」沒有固定的形象,常見的塑像都是後人想像而塑造。天即是玉皇上帝,為了保留人們對於天的各種想像,天壇打從一開始就不塑造玉皇上帝的金身。

陳淑鈴秘書(左一)、副董事長徐國潤(左二)、董事長莊烱垣(右二)、高思博委員(右一)
陳淑鈴秘書(左一)、副董事長徐國潤(左二)、董事長莊烱垣(右二)、高思博委員(右一)


聽了這麼久的故事,大家肯定對於畫面中拿著保庇NOW牌子的主持人感到好奇,他就是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高思博,土生土長台南人。來天壇就像來到自家廚房熟門熟路,但有許多故事也是今天聽莊炯恒董事長和陳淑鈴秘書的分享才知道。在老天爺面前深刻體會到人類的渺小,在歷史面前體認自己仍有不足,虛心地和前輩討教,讓故事得以流傳。

臺灣首廟天壇一字匾
臺灣首廟天壇一字匾


近日臺灣地震頻傳,2/6花蓮地震也傳出大樓倒塌、路面龜裂等災情,人類面對大自然的變化全然束手無策。一字匾象徵,人就算用盡心機響和天對抗,仍比不過老天爺輕輕一劃,便一切歸零。台南有句俗諺:「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說的可真是貼切,細看匾額周圍小字:「世人枉費用心機,天理昭彰不可欺,任爾通盤都打算,有餘殃慶總難移,進歸善報無相負,進歸惡報誰便宜,見善則遷由自主,轉福為禍亦隨時,若猶昧理斯為惡,此念初萌天必知,報應分毫終不爽,只爭來早與來遲。」短短十二句七言詩八十四個字,將天的力量說得透徹分明。

潘春源畫作懸掛於臺灣首廟天壇辦公室
潘春源畫作懸掛於臺灣首廟天壇辦公室


天壇中典藏的文物,最讓人津津熱道的就是保有潘春源、潘麗水、潘岳雄三代作品,這在其他廟宇幾乎難以見得。由孫子修復爺爺的作品十分少見,家庭的傳承展露在藝術之中,也證明讓孩子從小了解在地文化的重要。

臺灣首廟天壇以米代金
臺灣首廟天壇以米代金


隨著時代改變,祭祀方式也隨之更改。近年來金紙議題沸沸揚揚,每種說法都有其根源立場。天壇經過董事會決議,採取以米代金的方式,減少金紙燃燒,祭拜後的平安米信眾也能夠由廟方代為捐贈給需要的人,敬天又能做公益。過年時別忘了到天壇走走,沾沾喜氣還能求取發財金,保祐一整年順利平安。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