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朝野對立、世代交惡 憑什麼修憲?

▲國內的政治氛圍充滿朝野對立,不管是在野黨的杯葛,或是執政黨的獨斷獨行,都讓政治失去了溝通,更遑論要取得多數共識的修憲。(圖/NOWnews資料照,記者葉政勳攝)
▲國內的政治氛圍充滿朝野對立,不管是在野黨的杯葛,或是執政黨的獨斷獨行,都讓政治失去了溝通,更遑論要取得多數共識的修憲。(圖/NOWnews資料照,記者葉政勳攝)

記者張志康/特稿

依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規定,憲法要修訂,必須取得絕大多數立委的共同決議,以及大多數民眾的共識。但以現今的政治環境來看,修憲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想要修憲,必須由四分之一立委提案,成立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修憲提案必須通過立法院院會4分之3立委出席,出席者4分之3同意後,才能夠正式成案,接著還需要通過選舉人總額半數以上同意,修憲才會正式通過。

簡單來說,修憲這檔子事,是必須求得絕大多數公民共識,才有可能成局的一件事。但反觀現在國內的政治氣氛,想要修憲,可能嗎?

就從幾件事情來看,就可以知道。首先是萊豬相關議題,總統蔡英文今年8月2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將以行政命令,於明年1月1日起,全面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開始,朝野各黨派就不斷針對萊豬議題進行攻防,截至11月10日止,國民黨立院黨團已經連續8度杯葛行政院長蘇貞昌進行施政報告。

追根究底,問題的關鍵在於執政的民進黨不僅堅持以行政命令方式開放萊豬進口,還同時以立院多數優勢,力阻在野黨提案修《學校衛生法》,將禁止萊豬入法。同時,執政黨也拒絕源頭管理、產品標示等方式開放,堅持以「標示產地」這種明顯可能有漏洞的方式開放萊豬。

平心而論,若單純就開放與否,其實朝野都很清楚,在政治上,台灣沒有不開放的理由和藉口。但如何開放、怎麼讓開放後,對國人健康影響降到最低,本來就有討論的空間。但執政黨完全無視在野黨的訴求,一意孤行,則是導致朝野對立的主要原因。

朝野對立豈止萊豬一例而已?從台大校長管中閔的任命案開始,兩次勞基法修惡、參審、陪審制的爭議,到中天換照等相關爭議,有太多事情都可以透過協商、折衝、妥協,達到執政的政治目的,但結果呢?朝野各執一詞,總要搞得事情不可收拾,才在不情不願情況下,一方退讓或挫敗做為結局。

回到修憲議題,到目前為止,朝野各黨最有共識的修憲議題當屬公民權下修至18歲一事。但從日前《NOWnews今日新聞》進行的網路時事問卷中,其實可以看出,有不少國民對於下修公民權一事,有著很深的疑慮。

事實上,從2018年六都選舉中「韓粉」的興起,直到今年1月11日總統大選前後,韓粉與民進黨支持者在網路上的對話及攻詰;可以發現,不到兩年之間,隨著國內政治情勢的變化,整體社會已經從朝野對立、政治光譜之間的仇視,逐漸變成世代之間的交惡。

對年輕一輩來說,總覺得長輩不懂民主的潮流與進展,但對於長輩來說,則是認為年輕一輩閱歷太少,容易被政治人物洗腦。

從日前《NOWnews今日新聞》進行的網路時事問卷中,其實可以發現,有為數不少已經擁有公民權的民眾,對於立法院打算將公民權下調至18歲一事,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而基於這樣強烈的世代間的交惡,即使18歲公民權一案,能夠在立法院取得在野黨的支持,也勢必在公民複決時,被輕鬆地否決。

政治,一直是種「競合」遊戲,也就是說,不同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之間,可以因為不同的政見相互競爭,但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攜手合作,就比如2005年的第七次修憲,就是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合作下完成的。如果政治不再是「雖然不同意你的意見,但誓死維護你的發言權利」,而是「非我黨人,其心必異」,那麼,就很難有穩定的政局,社會也很難會進步。

但在現今政壇及社會上的氣氛來看,修憲有機會成功嗎?如果台灣的政治人物們,還是用對立取代競合,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修憲絕不會有成功的一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