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論壇/青年學子焦慮加深 盼修憲實踐世代正義

▲張育萌說,修憲需要仰賴「奇蹟」才能達到的憲法複決門檻,不只讓年輕世代焦慮加深,也讓下一代看不到未來。(圖/記者朱永強攝)
▲張育萌說,修憲需要仰賴「奇蹟」才能達到的憲法複決門檻,不只讓年輕世代焦慮加深,也讓下一代看不到未來。(圖/記者朱永強攝)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在今(2020)年第二任期就職典禮承諾將修改憲法,立法院本會期也成立了修憲委員會,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對國家未來發展極為重要,下一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台灣憲法也有自己的主張。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就認為,修憲需要仰賴「奇蹟」才能達到的憲法複決門檻,不只讓年輕世代焦慮加深,也讓下一代看不到未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憲法在1947年在中國南京制定,中華民國政府迫遷到台灣後,經歷了7次修憲,都沒有青年世代的參與,直到2005年最後一次修憲,制定了超高門檻,張育萌說:「其實就是在告訴年輕人,未來不用想透過修憲來解決憲政問題,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其實近年來,青年團體和社運組織對於修憲議題有許多著墨,其中年輕世代最在意的,包含居住正義、環境議題、勞動權利等新興人權條款,「因為最容易受到傷害、在結構下最弱勢的就是青年族群,但卻面對超高門檻阻擋。」張育萌強調,年輕人的訴求很簡單,落實過去沒有辦法處理的世代正義,在憲法內進行修正,但要面對965萬票的「民主奇蹟」複決門檻,因此讓18歲的人可以投票,對於修憲門檻、現在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可能要透過數十年,由下一代解決,「要提供下一代一個解決路徑」,包含不斷有所改變的人權,就像是同性婚姻的成立,還有對於個人性自主的保護而廢除通姦罪,這些都是基本人權的保護,「這些討論當然不可能在70年前制憲的時候就想到,那可不可以在現在用憲法保障這些事情。」

張育萌提到,過去大家認為青年投票率低、不關心政治,「所以青年議題只有選前、選後3個月會出現,因為大家都想要年輕人的票。」但也就因此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年輕人覺得去投票的轉換率很低,投票給一個老人內閣、在過去聽不見年輕人的聲音,也無法透過憲政改革,「我們應該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在憲政改革中納入年輕人的聲音。」透過憲法的最高性保障年輕人應該有的權利,慢慢構築出年輕世代對未來藍圖的想像。

他說明,單一執政黨就算連任最多就是8年,執政思維就是以8年為期限,那如果執政團隊年齡還那麼高,那執政思維思考到10年、20年也就是極限了,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還要活5、60年,「那我當然會有一個根深柢固的焦慮。」

張育萌指出,社會對於世代正義、居住、環境上應該是有共識、認同理念的,差別在於如何落實,但因為沒有將這些概念寫進憲法,後果就是只能看執政黨的臉色,偏右派左派或偏統偏獨,思維還是只在10年內,因此大家都只「維持現狀」,等到不能處理的時候再來處理。

青年世代不具有行政的權利、不具有民意代表的資格,因此張育萌認為,至少讓這些聲音寫進憲法中。如果這些議題寫進憲法之中,那未來不管是誰執政都必須要遵守,未來如果18歲可以被選舉,不管是18歲的年輕人執政或是70幾歲的人如川普執政,都必須要落實憲法的保障,這就是對於青年世代未來真的可以一勞永逸地做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