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熱議 盧秀燕:採台灣原料「只出口、不內銷」

▲市長盧秀燕指出,所謂自經區有「境內、關外」及「降低關稅障礙」。但「只出口、不內銷」的兩要件。 (圖/柳榮俊攝2019.5.6)
▲市長盧秀燕指出,所謂自經區有「境內、關外」及「降低關稅障礙」。但「只出口、不內銷」的兩要件。 (圖/柳榮俊攝2019.5.6)

記者柳榮俊/台中報導

日前,高雄市議員黃捷質詢市長韓國瑜「自經區」內容為何?韓跳針式回答「高雄發大財」,網路上各種負評,而外界也質疑自經區會不會就此引入中國勢力,變成「木馬屠城」。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今(6)日受訪指出,所謂的自經區有「境內、關外」及「降低關稅障礙」,但還要加上「只出口、不內銷」的要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盧秀燕表示,因為台灣和其他一些國家有國際貿易的障礙,所以我們把東西賣到其他國家時,我們的關稅會比較高,業者的成本就會比較高,因此我們的東西會比較不好賣。也因此在韓國、中國大陸等國家通常都會針對「境內、關外」或「區域城市」減少關稅障礙,在這些區域可以免除關稅的障礙,用比較低的稅率減免,讓東西好行銷,有利於商家的國際競爭。

盧秀燕說,如果台中有相關自經區的設立,除了「境內、關外」和「降低關稅障礙」的概念,會希望再加上兩個條件,首先是一定要採購台灣的原料、並讓台灣的人才就業,我們比較不希望國外產業到台灣,貼個標籤就再銷出去,那樣只利用台灣關稅的優勢,只做加工,這樣是不夠的。希望要大量使用台灣本地的材料及人才,我們也從中獲得加值效果。

再來是「只准出口、不准內銷」,這樣不會產生本地排擠效果,所以自經區是有兩個客觀條件,第一是「境內、關外」,第二是「降低關稅障礙」,有利於國際競爭,如果在台中就要再加上兩個條件,那就是「大量使用台灣本地材料及人才」、「只出口、不內銷」的兩要件。

她也說,在東南亞國家也有自經區,因為國際貿易有貿易協定、租稅協定,涉及外交關係,本身簽訂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大家就會在國內劃設「化外之地」,就是「境內、關外」的意思,透過此方式達到促進經濟的方式。

盧秀燕舉例,機場的免稅商店就是所謂的「境內、關外」概念,在台灣,但在一定條件下享受優惠待遇。所以產業也是一樣,在國家遇到某些困難時,透過自經區、自貿區措施,增加出口競爭、國際競爭,最重要是降低關稅障礙、租稅減免,降低成本以有效出口。台灣的稅是10幾趴,別人是5趴,那光成本就很難降下,產品輸出國外也很難競爭,所以這就是自經區可以幫助大家賣東西,有國際競爭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