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要好吃有秘訣?煮米「5步驟」婆媽必學:不配菜也狂嗑

▲米飯好吃的與否,除了和品種、生產方式、新鮮度有關係外,「烹飪過程」也相當重要。(示意圖/取自pixabay)
▲米飯好吃的與否,除了和品種、生產方式、新鮮度有關係外,「烹飪過程」也相當重要。(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米飯是華人的主食之一,而許多家庭煮飯的程序,大多是先洗米、加水,並用鍋具煮飯,直到開飯時間才開鍋蓋盛飯,不過專家提醒,其實米飯好吃的與否,除了和品種、生產方式、新鮮度有關係外,「烹飪過程」也相當重要,對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透過臉書分享米飯變好吃的「關鍵5步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洗米」,洗米為洗掉米糠及雜質,但沖洗時,米粒中的無機質與維他命B1容易流失,如果次數太少,米糠未完全洗除,就會影響米飯的外觀及食味,因此建議洗米時,放入多量的水,迅速淘洗一下後,立即將水倒掉,接著再換水,最多淘洗3次。

第二「浸米」,浸水能讓米粒充分吸水,使水分進入胚乳内部,加熱糊化時,米粒糊化均一,形成軟而膨脹的米飯,如果水未遍及米粒內部,加熱時米粒表面就會形成糊層,進而影響水和熱不易進入米粒中心,造成米粒内部不易煮透。

▲(示意圖/取自pixabay)
▲想要將米飯想要煮的好吃,從最初的洗米,一直到食用前的翻鬆等步驟,都相當講究。(示意圖/取自pixabay)
第三「煮飯」,煮飯過程中,先前加入的水,一部分會與米粒中的澱粉顆粒結合形成結合水,一部分則形成游離水,而最理想的情況,是加入的水全被結合水利用,澱粉完全糊化,沒有游離水存在時,米飯會最富黏彈性;一般加水量建議,1杯米加1.1~1.2杯的水,可依個人口味調整軟硬度;此外,飯鍋大小與飯量的平衡十分重要,米粒愈多,愈容易只有米表面膨潤,但內部生硬,影響米飯的黏性及硬度,建議米飯的容量應占量50%即可,就能有不錯的風味。

第四「悶飯」,米飯剛沸騰時,水分尚未充分轉移道米粒內部,因此一開始味道會較淡、且内部生硬,需要利用熄火後的餘熱,讓鍋内米粒間的水分達到均衡狀態,一般需悶個30分鐘。

第五「翻鬆」,整鍋飯中,鍋底的米飯味道最差,鍋内中央附近的最好吃,因此在悶飯完畢,建議將整鍋米飯上下混合、略加攪鬆,使整鍋米飯均一混合,並稍微開蓋讓部分水氣蒸散,之後再悶20~30分鐘,更能增進米飯的品質。(編輯:張志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