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同婚過《孽子》重現 周孝安是白先勇心中龍子

▲張耀仁(左)、周孝安主演舞台劇《孽子》。(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張耀仁(左)、周孝安主演舞台劇《孽子》。(圖 / 記者林柏年攝)

記者薛羽彤 / 專訪

《孽子》為白先勇的經典小說作品,描述同志之間的情感,爾後被翻拍為電視劇、電影、舞台劇,去年5月同婚專法通過,《孽子》繼2014年後再度搬上舞台劇,周孝安自曝為了詮釋龍子的角色,每天出門排練前都會在家裡先哭一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孝安演出《孽子》角色龍子。(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周孝安與張耀仁分別飾演龍子、李青,張耀仁第一次詮釋同志,他提到最困難的部分,「白老師文字很細膩,把書裡文字傳達給觀眾比較難」。周孝安表示龍子因為精神狀況不穩定,有很多超現實台詞,需要練習很多次,排練過程中白先勇常親臨現場,兩人透露白老師對於他們表現肯定時,會不吝於給出讚美,但詮釋不到位的時候,白先勇會溫暖對他們解釋角色心境,並委婉地說:「你再著墨一下吧!」


▲周孝安(右)與張耀仁有親密戲。(圖/許培鴻創作社提供)

《孽子》側寫了1970年代台灣社會的樣貌,尤其是當時以台北市新公園為中心的男同性戀族群。小說中父子、同志糾結的情感,如何呈現出這樣的表演?周孝安說:「我能理解你永遠想要做的事,父親不答應,堅決的反對你」。周孝安透露自己的父親也是軍人,思想較傳統,認為男生就是該做生意人或是當軍人,他成為演員後,家人覺得「這什麼職業,不那麼入流」,慢慢讓家人看到有點成就,才欣然接受。

關於愛情,張耀仁詮釋的阿青深愛著龍子,現實生活中他認為,還沒遇到這麼強勢愛情、這麼濃烈的人,阿青的個性若即若離常舉棋不定,張耀仁表示自己屬於直接型,「我要離開的話,平常不提分手,一提就不會回頭,比較敢愛敢恨。」


▲張耀仁很榮幸可以演出經典文學作品《孽子》。(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孽子》即將第四次重演,周孝安透露,旁人告訴他自己是白先勇欽點的人選,「我的型就是他想像中的龍子,當年寫小說的樣子,要白白的很可愛。」接下經典文學作品角色,周孝安把小說、電視劇看完後,為了詮釋出龍子的孤獨感,他時常一個人郊遊,半夜去白沙灣看海喝啤酒,還買了火把插在沙灘上,「硬坐到天亮,把自己灌醉,我需要孤獨感,才知道龍子這10年來遭遇是什麼。」龍子憂鬱悲觀,幾乎每場戲都要哭,為此周孝安透露每天排練前,都會在家先哭一遍,「我第一次演舞台劇,我不太懂像劇場演員收放自如,我必須整天沉浸在悲傷裡,我才有辦法達到悲傷的高度。」


▲周孝安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為悲情角色做足功課。(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張耀仁為了詮釋李青,實際到228公園(臺北新公園),訪問年長的同志前輩,了解當年同志都是如何認識彼此,還參加同志熱線舉辦的「彩虹熟年巴士」關照老年同志的活動。書裡「青、玉、敏、鼠」主要四個角色,包含張耀仁和其他三個人相約走訪剝皮寮、228公園,穿著當年的服裝,不帶手機和相機為了感受當年的旅程。


▲《孽子》於同婚專法通過後首演。(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同志一直是被大眾討論的話題,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同志關係也讓越多人能接受。飾演同志感觸最深的部分,張耀仁表示很開心同婚法通過,與年長同志聊天時,他們都認為在那個年代《孽子》是一本影響他們很深的小說,孽子的出現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理解、有共鳴。周孝安說:「《孽子》這本書在戒嚴時期,是很壓抑的年代。現在同婚合法後,再演這《孽子》讓更年輕的同志族群還是一般人去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感謝我們活在多開放的社會。」


▲周孝安(左)、張耀仁兩人與爸爸關係大不同。(圖 / 記者林柏年攝)

《孽子》除了同志情感外還有父子之情,現實生活中,張耀仁跟爸爸感情很好,國中就幫忙父親到菜市場批貨、送貨,常聽著父親聊很多人間百態。至於周孝安,來自單親家庭的他跟著媽媽生活,某次爸爸被蚊子叮到得日本腦炎,昏迷半個月,剛醒來認不得家人,也是這場大病後讓周孝安體悟到,「我們家單親是因為爸爸的關係,所以小朋友會恨一方,但想著哪天(爸爸)真的走了怎麼辦,一些恨都會放下。」

《孽子》小說傳至今已40年,二度演出舞台劇即將於3月21、22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8、29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5月15至17日在臺北國家兩廳院演出。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酒後不開車,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