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劉仕傑/在憤怒譚德塞之餘,台灣還能做什麼?

▲蔡英文對譚德塞的指控表達強烈抗議。(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對譚德塞的指控表達強烈抗議。(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文 / 劉仕傑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終於在官方記者會談到了台灣,而且用了不小的力氣。但沒有想到,台灣竟然在登上國際視聽的同時莫名其妙地被扣上了種族歧視(racist)的大帽子。除了台灣輿論群起撻伐譚德塞之外,我們也看到蔡英文總統迅速親上火線正式回應,除了表達嚴正抗議外,另外邀請譚德塞親訪台灣,看看台灣在對抗疫情的努力及在當前國際政治下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譚德塞的荒謬言行不需要贅述,他在背後的影武者昭然若揭,大家心知肚明。但這件事本身值得從更多不同角度來分析。

第一,這是多年以來,首度有重要國際組織的秘書長(也就是實質領袖)公開對台灣政府表達極度不滿,這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公關警訊,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我當然不是說譚德塞的批評有理,每個人都知道這只是打廉價種族牌。但比起國際組織在每次的會議上對台灣議題總是置若罔聞,這次是台灣在國際組織記者會上被譚德賽單方面攻擊,而最糟糕的是,台灣因為無法參與世衛,沒辦法從組織內部直接回擊。這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有嚴重傷害。

無論國際政治多麼險惡,台灣在國際場域來受到多少打壓,台灣涉外系統多年來總是主張參與國際組織。台灣政府努力塑造Taiwan can help的良善及乖寶寶形象,但卻冷不防被打上種族歧視及網軍攻擊的惡意標籤。這是我們在生氣之餘,都得嚴肅思考的公關議題。

第二,譚德塞說台灣外交部並未切割(disassociate)這些網路攻擊歧視言論,這個說法有錯嗎?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刻意使用的模糊用詞。台灣外交部在回應新聞稿說政府並未「鼓動」(instigate)這些言論,但問題是,譚德塞並未說台灣外交部「鼓動」這些言論。

我們當然不曉得譚德塞所謂disassociate是指什麼,但我們可以去思考,在過去這陣子,包括朝野立委、名嘴在政論節目上對譚德塞的理性與非理性評論、各種網路粉專所製作的種族歧視迷因梗圖、許多意見領袖的評論,是不是某個程度上「縱使沒有鼓勵,但也是默許了這些網路攻擊」?當然,我們可以說台灣是言論自由國家,政府不會去管人民的網路意見,但這不代表政府或民意代表或名嘴,可以完全默許其支持群眾對譚德賽的種族歧視攻擊,而未進行適當的道德勸說或呼籲各界理性發言。起碼,以我自己在網路上觀察,我似乎並未看到相關政治人物或名嘴,公開呼籲台灣人民勿再繼續對譚德塞進行種族歧視攻擊。

我們也可以誠實問問自己,這陣子的台灣輿論聲音是「台灣緊抓美國,同時把WHO視為中共打手」這樣的二分法心態。這樣的輿論心態,是不是也讓部份不理性的網民,對於在推特上以言語或梗圖非理性攻擊譚德賽更肆無忌憚?

第三,我認為我們需要重整台灣在國際輿論戰術操作層面這一塊(尤其在英文介面)的思考。在社群媒體當道的年代,駐外館處以官方制式說帖進行當地媒體投書的做法,在時效上常常力有未逮。並不是說媒體投書不需要做,而是應該同時加強社群媒體的操作。

以推特來說,目前是外交部有一個官方帳號,部長偶爾會以JW署名。但中國的作法是,讓許多駐外大使或外交官經營個人推特帳號,並合作串連進行大外宣發酵。台灣的做法跟中國的作法,各有利弊。

以這次事件為例,小英總統在擬好官方英文聲明後,發佈在網站後,請各界自行翻譯成各國語言並幫忙轉推。這是正確的方向,因為台灣缺乏對外發聲的管道,而推特是最快速有效的。

目前小英總統的推特帳號有94萬個追蹤者(聽說許多是日本帳號?),外交部帳號有12萬個追蹤者,持平而論不算特別多。簡單比較一下,推特雖然在中國禁用,但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推特帳號有21萬個追蹤者,環球時報帳號有170萬個追蹤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有33萬個追蹤者。

正因為台灣不在國際組織之內,遇到像是譚德塞這類的抹黑攻擊時,台灣的國際形象會變得很容易受傷(vulnerable)。我們應該要思考,是不是要更系統化地鼓勵駐外官員使用並經營推特帳號?如果各駐外官員平日用心經營推特帳號,加強與在地官員政要或學界的連結,在臺灣面對這類抹黑事件時,就能在第一時間馬上轉推回擊。

第四,不要忽略一個事實,即台灣的邦交國囿於國力及有限資源,大多數都需要世界衛生組織的實質援助

台灣過去每年都仰賴邦交國在聯合國或世界衛生大會上替台灣仗義執言,看到例如聖文森或帛琉等代表替台灣發聲的畫面時感到歡欣鼓舞,但如果有一天台灣與世衛關係劍拔弩張時,只會讓依賴世衛醫療資源的邦交國感到左右為難。這些小國,更沒有為了台灣而與世衛為敵的本錢。

也是因為如此,小英總統今天軟硬兼施的聲明,邀請譚德塞訪台是一個正確的善意姿態,畢竟官方關係弄僵對台灣並沒有好處。

提出這些觀點,也希望大家在憤怒之餘,能冷靜下來做更多思考。

●作者:劉仕傑/前外交官、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