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一發作就全身癢 男子不洗澡還患憂鬱症

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相當常見,約有70%人症狀輕微,30%情況嚴重。(圖/擷取自pixabay)
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相當常見,約有70%人症狀輕微,30%情況嚴重。(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男性,從小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導致紅皮症,幾乎體無完膚,一發作就全身發癢,上學常常請假,課業跟不上,永遠都是班上最後一名,導致個性自卑,最後還罹患憂鬱症,一發作就不洗澡,還因此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住院,之前大學重考3次,畢業後也沒工作,一直維持晚上打電動、早上狂睡覺也不洗澡的習慣,情緒更是持續低落難以自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治該病患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相當常見,手腕、腳腕皺摺處會粗粗癢癢的,天氣乾的時候症狀更明顯,70%的患者不一定要看醫師,只要擦乳液保濕就好,且多數人青春期會好轉,30%患者會反覆發作,從小到大不斷看醫生,抓到破皮流血,此時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恐有生命危險。

朱家瑜說,不少人認為過敏體質要看中醫調整,西醫只會開予類固醇藥物,其實慢性過敏疾病,反而不能濫用類固醇,長期使用恐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胃出血、青光眼等,因此僅能在復發時短暫使用,平時必須吃藥止癢或擦乳液保養,對於反覆發作,類固醇無法停用的患者,就要考慮第二線治療,如光療法、免疫抑制劑等。

朱家瑜表示,5歲以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黃金治療時機,可該名個案因從小治療經驗不佳,沒有完善的治療策略,反覆發作導致對治療失去信心,2014年已有制定醫療準則,今年還會再改版,民眾可照此循序漸進控制病情,透過日常飲食、注意居家環境等多重方式,大幅改善不適症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