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敦南終章3/藝文界的青春記憶 詩人嘆「書店老了」

▲誠品敦南店毫不畏懼創造所有可能,如古書拍賣、誠品講堂、安和路封街、唱片行裡的LIVE等,都讓誠品敦南店24小時以外的空間時間更加精彩。(圖/誠品提供)
▲誠品敦南店毫不畏懼創造所有可能,如古書拍賣、誠品講堂、安和路封街、唱片行裡的LIVE等,都讓誠品敦南店24小時以外的空間時間更加精彩。(圖/誠品提供)

記者黃仁杰/專題報導

1989年,誠品首間書店在仁愛圓環開幕,是版圖的第一個據點,也為台灣文化視野打開全新的一頁。6年後,誠品將總店遷到敦南金融大樓,成了現在台北人熟悉樣貌,但隨著該店熄燈,敦南誠品從今日起只能成為台灣人共同的回憶,也帶給藝文界滿滿的不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城出版編輯、作家盛浩偉回憶,敦南誠品甫開幕的盛況。當時自己還只是個剛升上高中的少年,對於誠品的絢麗和濃厚的藝文氣息氛圍反而感到有點怯步,那時台灣正處於解嚴後沒多久、網路不發達的時代,更沒有社群媒體,因此誠品對於台灣社會接觸外國的新知或是藝術作品,反而扮演要角。

盛浩偉透露,自己是個「後搖滾樂迷」,當時要買這類型的CD相當困難,除了熟悉的專門店,就是去誠品探詢,「誠品的地位是在於,在網路書店還沒有進入到生活當中,那時候的誠品就是當時的文化人、或是想要接觸國外文化的大眾的橋樑。」

而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編劇、作家洪茲盈來說,敦南誠品剛宣布24小時營業的時候,遠在國外求學她,心中竟對這個沒有去過的地方泛起鄉愁,內心充滿期待,想要回來一探究竟,「覺得台灣終於有人開始重視文化。」

▲敦南誠品一隅。(圖/記者黃仁杰攝)
▲敦南誠品一隅。(圖/記者黃仁杰攝)

洪茲盈學成歸國後,第一份工作的上班地點剛好就位於仁愛圓環,剛進入職場的菜鳥生活時常充滿考驗,每當覺得精疲力盡,洪茲盈便會走進誠品,光是在書架之間遊走,就覺得心靈受到撫慰。

「敦南很漂亮,很容易就讓人沉浸,是一個很好的讀書環境,現在的書店比較沒有當時的氛圍,讓人覺得,在這邊花掉很多時間也不浪費。」

洪茲盈說,敦南24小時書店,有點像是年輕的時候,在外面玩到很晚,無處可去的時候,可以有個地方讓你去,就跟書一樣,在我們心靈無處可去的時候,精神上就可以進到書裡面,可以隨時去翻閱、逃離。

詩人羅毓嘉感受更深

詩人羅毓嘉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笑稱,「那個時候想要在外面混比較晚,就和爸媽說我在誠品。」,1999年,羅毓嘉正值高中年少,台北東區相當繁華,與朋友相約在東區逛街也少不了敦南誠品,誠品就像扮演著繁華大東區的文化能量核心,成為「東區套裝行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成長的生活記憶,青春年華的生命節點。

羅毓嘉也回想起自己曾在敦南誠品感受到的魔幻時刻,2016年作家吳繼文相當知名的作品《天河撩亂》再版,在敦南誠品辦了一場小小的座談。

不知道是吳繼文本身的魅力,還是誠品塑造出的氛圍,「吳繼文先生在講談的時候,把那個空間變成了他的空間,好像不只在書店裡,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我也很久沒有在誠品的講座感受到那樣魔幻的時刻,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但那確實是個特別的經驗。」

羅毓嘉指出,誠品把通路變成一個資本的事業,販賣的就不只是商品本身,但是當自己再次踏上敦南誠品的木質地板上,原本堅實的木板隨著時間磨損伴隨著嘎吱聲,才驚覺自從第一次踏進誠品20年光陰流去,「我年紀大了,這間書店也老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