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王黃瑞豐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文總推匠人魂影片

▲打鼓50年的鼓王黃瑞豐獲得今年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文化總會為他推出匠人魂影片,記錄他的打鼓生涯。(圖/文總提供)
▲打鼓50年的鼓王黃瑞豐獲得今年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文化總會為他推出匠人魂影片,記錄他的打鼓生涯。(圖/文總提供)

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第31屆金曲獎即將登場,鼓手生涯累積超過半世紀的黃瑞豐榮獲「特別貢獻獎」。文化總會今(29)日推出《匠人魂》#26「海上的人」影片,以影像紀錄黃瑞豐精彩的打鼓生涯,在金曲獎典禮頒獎前夕向他致敬。文總副會長江春男也致贈黃瑞豐一面《匠人魂》錦旗,感謝他對台灣音樂的貢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春男表示,黃瑞豐至今錄製逾十萬首樂曲,跨越了早期電視大樂隊演奏年代,華語唱片盛行時期與民歌風潮,是台灣流行樂壇第一群演唱會的巡迴樂手,黃瑞豐的鼓聲配樂,陪伴六O年代度過無數歡慶與低潮時光,堪稱「時代的眼淚」。  

文總發言人湯佩儀表示,台灣鼓王黃瑞豐就是台灣電視音樂史的縮影,黃瑞豐50年來所「打出」的歌曲作品近十萬首,從老三台的「群星會」、「五燈獎」、「兒童世界」、「銀河璇宮」、「歌星之夜」等節目,到許多大咖明星專輯的錄製,包括張學友、王傑、伍思凱、高明駿、羅大佑等,都有老師參與演奏的身影。「架勢可以代表著一種語言、一種腔調」。黃瑞豐認為「台灣腔」就是他特有的架勢,因為本身土生土長的音樂之路,常以台灣史融合台灣元素,呈現台灣當代流行音樂史的切面。 

文總表示, 有「台灣鼓王」之稱的黃瑞豐,其音樂之路卻並非從「打鼓」為起點,而是兒時父親送的一把吉他,讓他從此一頭栽進音樂世界,醉心於音樂的他,還曾讓父親一度氣到拿吉他砸他的頭,雖然如此,父親仍讓他到屏東向鍾正德學習吉他,後經友人介紹,將他送進樂團當學徒。入團後黃瑞豐並未如想像中的苦練琴藝,而是從打雜開始。清潔樂器的同時,也摸遍所有樂器,他在這段時間摸會了鋼琴、低音提琴,也吹小號、長號、薩克斯風,最後定錨於爵士鼓,「每次看我的老師在SOLO都覺得很帥!」黃笑著說,爵士鼓的位置最高,還有專屬Spotlight,大家都覺得很威風。 

▲鼓王黃瑞豐獲頒今年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文化總會推出《匠人魂》#26「海上的人」影片,記錄他的打鼓生涯。文總副會長江春男也致贈黃瑞豐一面《匠人魂》錦旗。(圖/文總提供)
▲鼓王黃瑞豐獲頒今年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文化總會推出《匠人魂》#26「海上的人」影片,記錄他的打鼓生涯。文總副會長江春男也致贈黃瑞豐一面《匠人魂》錦旗。(圖/文總提供)
 

文總指出,17歲的黃瑞豐在澎湖海宮飯店以鼓手之姿正式出道,成為團內年紀最小的成員。在絢麗的異國秀中,繚亂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樂風與樂手,培養迅速識譜的基本功。而以脫口秀為主的台中清泉岡美軍俱樂部,則為他迅速磨練鼓技及應變能力。面臨語言隔閡與排練不足,黃瑞豐依靠累積的舞台經驗與臨場反應,以眼耳偵測氛圍,找到出手下鼓點的時機,絕對不容出錯,黃瑞豐直呼「每次登台都像上戰場!」進入台視大樂隊後,鼓藝愈是精湛,這種種歷練使他後來在跟大明星們合作時,都會激發出精準又高超的想法,每每遇到臨場反應,常常會有神來一筆的鼓譜靈感,事後回想起來都覺得有趣,「當時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他認為,環境的壓力可以「逼」出一個人的潛力和創造力,他謙虛的說是「時勢造英雄」。  

「如果音樂是海的話,那我就是住在海邊的人;如果音樂是生活的話,那我就是生活在海上的人。」這是黃瑞豐對自己大半輩子與鼓為伍的註腳,從一個中學被退學,甚麼都不會年僅14歲小伙子,靠著過人的意志力與一步一腳印的學習,一路跌跌撞撞,黃瑞豐手中的鼓棒始終沒有停下,成就「台灣鼓王」的封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