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原鄉踏查紀錄片 十年回顧影展串聯10城市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拾代》全台巡迴影展。(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7.28\\)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拾代》全台巡迴影展。(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7.28\\)

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

為回饋社會,不少業者都成立基金會關懷台灣人文與社會。日前,由科技業設立的文教基金會,就以電影為主題,長期舉辦了十屆的「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今年除了持續辦理競賽外,更有《拾代》全台巡迴影展,邀請曾參與競賽的製作團隊們,一同分享拍攝紀錄片的點點滴滴。巡迴影展於臺灣10個城市接續舉辦, 6月底在宜蘭拉開序幕,現已走過臺東、臺南、高雄、彰化五個城市,將持續往北台灣巡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基金會董事林本炫表示,紀錄片的觀點最重要,不光是記錄生態,也要有故事,如何透過鏡頭讓台灣的孩子關心土地、家人及生活環境,一直是基金會努力做的事,這些年來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小故事,透過這些參賽作品有機會讓更多人看到,並以此次巡迴影展,回顧10年來的足跡,同時擴大影響效應,下一個10年邀請更多人加入,讓「原鄉踏查」滾動成更有價值的運動,記錄更多屬於台灣的故事。

▲林本炫表示,「原鄉踏查」今年已邁入第十年,用影像記錄臺灣珍貴故事。(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7.28)

此次「拾代」影展橫跨北中南東,今日於雲林放映三部競賽得獎作品皆以雲林當地的環境與空氣汙染議題為拍攝主題,表述出雲林居民對於環境汙染影響生活與健康的無奈,分別有社會組的《沙塵風暴》、《台西悲歌》及中學組的《空氣犯》。

其中《沙塵風暴》記錄崙背鄉等十四個鄉鎮為濁水溪沙塵暴所苦,在農業、生活上遇到極大的不便;《台西悲歌》與《空氣犯》則記錄六輕工業區所帶來的影響,包含空汙、酸雨帶來的環境汙染,以及農民與漁民受到的衝擊,更紀錄了《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的發展過程。

2015年獲獎《台西悲歌》詹皓中導演表示自己身為雲林西螺人,為了記錄台灣的兩個台西鄉,一個在雲林,一個在彰化,都在台塑六輕附近。近年來因為空汙嚴重,兩個地方的農作物不敵空汙與酸雨帶來的環境破壞,看天吃飯的農民和漁民成為最直接受衝擊的一群人,十分無奈。

記錄片指導教授中正大學蔡崇隆表示,面對空氣污染議題,希望能透過鏡頭影像訴說著,政府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了人民的健康,空氣環境土地的汙染,也感謝神腦文教基金會贊助提供平台培養導演記錄片拍攝的人才。

協助原鄉踏查10年回顧影展選片的策展人游惠貞表示,雖然過去參與競賽的孩子或拍攝者之後不一定從事影像工作,但是這些作品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自身生長的環境,游惠貞認為,台灣的文化本位一直沒有建立,原鄉踏查邁出了第一步,透過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們與大眾認識生活環境的價值,這些紀錄片就算失焦、燈光昏暗、或是畫面不夠精美,但是都忠實記錄當下的時代與心境,並將這些精神傳遞下去。

▲「原鄉踏查紀錄片」巡迴影展,第六站來到雲林。(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8.07.28)



(記者洪佳伶攝影剪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