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突遭掌摑 中正紀念堂難轉型 學者點出大難題

▲文化部長鄭麗君。(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19.01.14)
▲文化部長鄭麗君。(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19.01.14)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今(22)日稍早文化部長鄭麗君赴資深藝人餐敘,未料卻遭藝人鄭惠中甩巴掌,事後鄭惠中表示僅為甩耳光行為道歉,但絕不為抗議「去蔣化」道歉。文化部著手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但一路走來爭議不斷,律師與學者皆表示,台灣歷史脈絡下自有其難題,但轉型正義不論政黨都是必須推展的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長鄭麗君今日稍早出席資深藝人春節餐會,未料卻遭前中視簽約歌星鄭惠中冷不防從旁賞一耳光。鄭惠中表示,看不慣鄭麗君推動廢除中正紀念堂、去蔣化,更透露當初聽到有意拆除中正紀念堂就有想打鄭麗君的衝動,賞鄭麗君一巴掌已經「便宜她了」。

前年適逢228事件七十週年,文化部著手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促轉會也提出解除園區古代帝王意象、宮殿建築等,試圖消解黨國威權符號。文化部一直將中正紀念堂轉型定調為釐清真相、還原歷史責任,過程中更召開十二場願景工作坊取得社會共識,但過程中依舊爭議不斷,部長鄭麗君今日更突如其來遭掌摑。

律師翁國彥受訪時表示,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在於民眾並不了解轉型正義本質,對老一輩來講更不容易,在於從小受黨國教育影響,已經成為生命的情境,「五、六十歲的生命中就是這樣認同,這是威權遺緒,也不是他們的錯。」

翁國彥強調,若中正紀念堂要去威權化,建築地景結構必須做調整,對威權時代更應該予以糾正,「也許對國家存亡有功,但過失應該要呈現,包括如何轉型去呈現功過都必須思考。」

翁國彥也談到,台灣推轉型正義絕非太躁進甚至已經做得太晚,去除威權最大的敵人是時間,很多的紀錄跟證詞已經隨時間流失,故轉型正義絕對不嫌晚,「國民教育階段一定要納入轉型正義,才有可能於後續推動。」

台大社會系教授、社民黨召集人范雲則表示,台灣難以推動轉型正義,在於民眾對歷史的解讀不一,也在於過去台灣經歷民主和平轉型,對威權侵犯人權的歷史卻未充分理解,「對歷史沒有共同理解,就不知道為何中正紀念堂要轉型。」鄭惠中批鄭麗君不知飲水思源,更是因為對歷史有不同認知,范雲強調,要先揭露歷史真相,才能討論功過。

東歐諸國、德國、拉丁美洲都曾走過獨裁歷史,當年東西德合併後便頒布《史塔西檔案》法,開放民眾查閱過去共產政府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德國做第二次轉型正義時,則將過去服務於共產黨的公務員免職。東歐國家則以《除垢法》要求曾任情治單位者不得擔任公職。

范雲表示,從南非到東歐很難用一個國家的例子概括台灣該如何執行轉型正義,重要的是台灣必須討論需要什麼價值與制度,轉型正義的宗旨在於免除冤冤相報,國家暴力才不會再度重演,「轉型正義是重要的民主工程,是每個政黨都應該做的重要工作。 」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