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掌摑臉麻一整天 鄭麗君首露面:轉型正義非撕裂族群

▲鄭麗君遭掌摑後首露面,帶著《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強調人權受害歷史不應被埋沒。(圖/記者許維寧攝)
▲鄭麗君遭掌摑後首露面,帶著《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強調人權受害歷史不應被埋沒。(圖/記者許維寧攝)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資深藝人鄭惠中昨(22)日於資深藝人春節餐敘上因不滿文化部政策,逕自掌摑文化部長鄭麗君,鄭麗君於今(23)日稍早首次於事後召開記者會,眼匡一度泛淚再度重申「個人受辱事小,但台灣民主不容傷害」。鄭麗君也表示,轉型正義並非撕裂族群,而是在認識歷史後重新思考中正紀念堂該如何轉型、變得不一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長鄭麗君於昨日遭鄭惠中無預警掌摑,今日稍早召開記者會回應。鄭麗君表示,公共議題應該回歸理性討論不應訴諸暴力,也再度重申「個人受辱事小,但台灣民主不容傷害。」呼籲社會應回歸理性討論,不該再複製任何暴力行為。

被問到是否對鄭惠中提告或接受道歉?鄭麗君表示,「昨天一整天臉都麻麻的,非常感同身受。」但鄭麗君隨即強調,提告與否不是事情的重點和本質,只表示行為、說詞都不應該合理化暴力行為。

鄭麗君也再度說明,中正紀念堂轉型包含組織轉型與空間轉型,並非去蔣化而是「再民主化」。文化部已推動一年多的討論,其中包括十二次願景工作坊,討論過程已呈現台灣民主趨向成熟、可以包容不同想法和聲音。依據願景工作坊和社會討論,目前已形成兩項方案,已兩案併呈送入行政院協商,之後會再向民眾做說明。

今日出席記者,鄭麗君手中則拿著一本《無法送達的遺書》,內容多紀錄白色恐怖期間受害者書信。鄭麗君談到,轉型正義並非去除社會對任何領導人的記憶,而是還原、了解當年刻意被遺忘的人權受害歷史,「這是土地上共同的歷史,而非只是受害者的歷史。」

對於外界屢屢將轉型正義指為撕裂社會,鄭麗君則反駁都是不合理地標籤化,強調台灣進入21世紀已經完成民主化,應能在了解歷史後,共同選擇中正紀念堂要如何轉型、讓中正紀念堂變得不一樣,「民主社會是能重新做出選擇,但不能簡化為去蔣跟移除銅像。」

鄭麗君再次重申,人權應是超越黨派、超越族群的共識,於任內設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皆是國際上有目共睹的成就,代表台灣有了反省、認識歷史的能力,「鄭女士(鄭惠中)可以去參觀、體認。」希望該事件回歸珍惜民主,而非聚焦個人暴力事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