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美式開放初選 是偏方還是對症下藥?

▲國民黨在本次北市議員提名保守,士林區總選出十三席,國民黨僅提四席,圖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圖/NOWnews資料照)
▲國民黨在本次北市議員提名保守,士林區總選出十三席,國民黨僅提四席,圖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葉滕騏/分析報導

國民黨內對於2020總統提名方式雜音不斷,挺吳派中常委在本週三中常會出手,提出參考美國總統選舉的開放式初選建議案,黨主席吳敦義指示,智庫推薦學者專家名單與中常委組成小組,研擬可行性,預計農曆年後將方案提交中常會。若最後順利通過,則將研擬特別辦法適用此次總統初選,也引發外界各種揣測和聯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國民黨既有的《國民黨黨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中明定,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採「『黨員投票』(佔百分之三十)與『民意調查』(佔百分之七十)」,但中常會有權逕行修改,無需送全代會通過。自總統直選以來,國民黨過去總統多是直接提名或同額競選,實際上提名辦法「從未使用過」。

而所謂美國開放式初選,要先分區進行辯論後,在進行分區黨員投票、民調,計票時黨員票以一票做二票計,非黨員票則以一票計。先不論黨務人士評估,採此方式初選需要鉅額約4.2億元的經費,與全民調方式相比,可動員操作的空間就更大,也有可能發生敵對政黨發動灌票給最弱的候選人。考量利弊得失是否真有其必要?

此次黨內對於總統提名辦法的「爭議」,有黨務人士直言,肇因就是因為去年九合一選舉「選得太好」,情勢看好以至於有意角逐大位者眾。「一群人想搶一顆球」加上無前例可循的情況下,如何提名就有了討論的「空間」。確實,辦法是人定的,但國民黨更應該深思的是提名過程中給外界的「社會觀感」。

2016年總統大選,民眾對於「換柱」的記憶猶存,一位經過全民調門檻(防磚條款)的提名人,在國民黨最高權力機構的全代會臨時召開的情況下「廢止提名」洪秀柱。時間無法倒流,換柱的對錯與否已無需討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換柱過程將權力鬥爭和利益考量的醜態,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供社會大眾審視。

民主制度下的選舉,絕大多數時,選民投的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於候選人的個人魅力,也可能是候選人建構出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但「宮廷內鬥」的權力遊戲絕對無法給選民正面觀感。國民黨此時正值谷底反彈之際,現在又可能用特別辦法取代既有規範,怎能不令人聯想是因人設事?

國民黨在選後曾明確指出,九合一選舉結果是民眾「討厭民進黨,不代表重新認同國民黨」,所以現在國民黨該做的是「爭取認同」。按照既有的遊戲規則走未必是最好,但絕對是最無爭議的方式;中常委提建議修改總統初選辦法或許立意良善,但各種流言、臆測紛紛情況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選舉總歸就是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持,何不簡單明瞭的採用目前社會所最能接受的方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