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數論系、世新社發所停招 我們需要怎樣的人才與大學

世新社發所副教授陳政亮表示,容納不同聲音是創辦人成舍我的堅持,但交棒後近年情況已有轉變。圖為穿著系服的社發所學生。(圖/翻攝自世新大學社發所臉書)
世新社發所副教授陳政亮表示,容納不同聲音是創辦人成舍我的堅持,但交棒後近年情況已有轉變。圖為穿著系服的社發所學生。(圖/翻攝自世新大學社發所臉書)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今年一月初,世新大學召開校務會議決議於109學年度停招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班。社發所作為不少政務官、社運人士搖籃,更是世新大學思辯精神的堡壘。然而校方為社發所敲響喪鐘,給的理由則是招生不佳、不思長進,在這個以招生數字、市場機制論系的時代,考驗並非針對系上師生,也在於試驗執政當局對未來人才培育的遠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於受訪時談到,本次社發所遭停招,背後暴露最大問題在於學校多以數字論系,「社發所只是兩年招生不好,但學運期間招生不錯,很多學校招生率都在起伏。」強調看短時間招生率,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再者,社發所當年由成舍我么女成露茜所創,且世新創辦破報與立報多和社發所有關,是為社會實踐做努力,也為學校和系所立下社會責任標竿,「這都不是簡單商業邏輯、數字可以量化的,若辦學者還有理念,都可以想辦法彌補財務上的缺乏。」

「若大學淪落以業績導向是把自己看得太扁了。」但私校受限於經費、招生壓力,戴伯芬也坦言,台灣的私立學校很難跳脫營利的迴圈,主要原因仍和董事會組成有關,美國很多私立大學都由校友捐款,「若敢當大學董事,就應該用社會地位去募資、願意捐錢才來當董事,而不是把辦學成本轉介到老師身上。」

世新大學停招109學年度社發所,卻因程序問題,引發系上師生不滿。(圖/翻攝自世新大學臉書) 世新大學停招109學年度社發所,卻因程序問題,引發系上師生不滿。(圖/翻攝自世新大學臉書)

戴伯芬表示,若系所不符合公平正義又招生不好可以裁撤,但社發所不是,甚至是世新大學對社會影響力的招牌。

學校屢屢指出社發所招生不好,更以此當作停招理由,但戴伯芬談到,近年刪減、停招科系最多的是理工科約少掉15%,社會多認為理工科是金飯碗,但近年因爲技職升格隨即又因招生不良退場,而退場第一名則是遭逢蛋塔效應的管理學院,「當年大家一窩蜂擠去管理學院,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表面上說社發所招得不好,其他科系未必比較好。」

戴伯芬建議,教育部資源分配必須有所改變,近年因少子化因素,連頂尖國立大學博士班招生都掛零,世新社發所絕對不是招生不好的個案,然而為何招生差,也在於以招生數字背後指向龐大的市場機制。

冷門科系、基礎學科研究所屢屢因招生不良而停招,戴伯芬舉例,以昆蟲所而言,外界實在看不到多少商業價值,但台灣一定需要昆蟲相關人才,先前紅火蟻襲台台灣無法應變,只能請國外專家協助。

「教育部短視,放任大學互相競爭、砍殺,以至於專業基礎人才沒了,但這種人才是社會投資,不是個人資本投資。」強調若只放任市場機制,基礎學科人材就會消失。

「這類人才很重要,市場無法滿足所以由國家投資,國家不妨讓這類博士讀完書就有工作。」但現下狀況是浮濫招生以至於學歷貶值,高學歷碩博士生滿街跑,出了社會回歸市場機制,卻因為市場不看重又必須忍受低薪工作。國內無容身之處,真正有能力的學生都往國外跑,或有能力者不敢投入台灣博士班,人才流失非一日之寒。

「台灣是必要基礎人才短缺,我們沒有社會投資人才,我們只有個人投資。」戴伯芬強調,高層沒有意識到高等教育是社會投資,而社會投資不是依附市場機制,「教育部應該跟科技部密切結合,培養物理、數學、哲學等基礎人才,一個蘿蔔一個坑,這是國家必要的社會投資責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