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部落役將上路 青年盼落實政策

役政署宣布在替代役中新增原住民部落役,於今年起開放原住民役男申請,提供部落青年能選擇在原鄉服役的機會。(圖/內政部役政署提供)
役政署宣布在替代役中新增原住民部落役,於今年起開放原住民役男申請,提供部落青年能選擇在原鄉服役的機會。(圖/內政部役政署提供)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為鼓勵原住民青年返鄉服務,內政部役政署西元2018年11月1日宣布在替代役類別中新增原住民部落役(以下簡稱部落役),2019年起開放適齡原民役男申請,提供原民青年在原鄉部落服役的機會,同時也希望傳承部落文化及協助處理當地事務,如健康照顧、社會福利服務等。對此,部分原住民役男坦言有興趣申請,但也擔憂政策上路後,役男業務內容能否滿足個別部落需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台灣工業化以來,部落人口流失至都會,使多數都市原住民二代與部落缺乏連結。」提出新增部落役法案的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表示,希望透過增設原住民部落役,讓原民青年有契機能回原生部落服務。

與一般替代役的勤務內容不同,部落役勤務以協助處理部落當地事務為主。勤務分為八大項,其中包括文化保存、民族教育、健康照護與經濟產業發展等,讓役男能依照自身意願和專長申請。

卑南族青年、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學生朱冠宇坦言,自己從小於都市長大,上大學後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原民身份,未來希望能回台東部落盡一份心力,「在文化凋零之前,能認識他們(部落)、不失根,絕對是重要的且有意義的。」

他表示,部落役的制度可提供機會讓他熟悉在地事務。自小於花蓮古風村部落長大的布農族青年、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打鹿兒.芭拉拉非(Dalul・Palalavi)則認為,部落役讓原民青年能在熟悉的環境及文化下工作,對部落青年是極大的誘因。

但打鹿兒.芭拉拉非也質疑,工作內容能否符合部落真正需求,「如果只是幫區公所做些雜事,那感覺沒什麼意義。」政大原住民研究中心主任黃季平認同此政策立意良善,但他也因部落役役期過短,對役男能否有效協助處理當地事務存疑。

原住民族委員會社會福利處就業服務科長邱文隆則解釋,此政策由原民會與役政署合作,原民會負責調查各部落單位人力需求,再與役政署協商分派原民青年回鄉服役。而部落役的勤務內容則會盡可能符合當地需求,並根據每個部落的需求而調整。但邱文隆也擔憂,原民青年普遍體力佳,恐會選擇服時間較短的義務役,但他仍期盼原民青年能投入部落役,為自己的部落發展努力。

自小在都市長大的泰雅族青年、政大哲學系學生簡書語指出,部落役役期和服務地區會影響原民青年服役意願。他分析,一般義務役役期僅四個月,部落役卻長達六個月,且部落多在偏遠地區,不熟悉環境的都市原住民不一定會選擇部落役。

但簡書語仍肯定此項政策對部落的幫助,「我在部落長大的堂弟在念中班以前都不會說話。」他說明,部落長期缺乏青壯年人口造成當地孩童無人看顧,長久下來耽擱部落孩童的教育,簡書語認為,部落役能提供類似教育役的服務,對偏遠部落來說頗有幫助。(初聲/李昕芸/政大大學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