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效應北市大樓傾斜 學者:都更速度比不上房屋老化

▲花蓮18日6.1強震,北市長安東路大樓傾斜,憲指部派員實施交通管制。(圖/憲指部提供)
▲花蓮18日6.1強震,北市長安東路大樓傾斜,憲指部派員實施交通管制。(圖/憲指部提供)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導,今(18)日13時01分發生規模6.1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深度20公里,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棟大樓因此傾斜,老舊房子議題再度引發關注。學者呼籲,若6.1強震發生於台北因「盆地效應」恐引發土壤液化、問題更嚴重,都更確實需要,雖然台北力推動都市更新淘汰老舊房屋,但速度仍不及房屋老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蓮縣秀林鄉今日下午13時01分發生規模6.1地震,雙北最大震度五級,卻有多棟大樓磁磚剝落、傾斜等狀況,氣象局地震預報中心表示,在於台北屬於盆地地形、引發盆地效應,進而造成劇烈搖晃。

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教授邱英浩受訪時表示,若震央在台北恐更嚴重,加上可能引發土壤液化,台北市屋齡久的老舊建築物居多,安全性也是一大問題。

邱英浩談到,目前政府推動房屋健檢與都更條例,但都更推動數年進度依然緩慢,在於涉及土地權屬、私人產權變更,加上民眾彼此對財產價值認定不同,民眾也多抱持「希望可以從都更中換取更多價值」的想法,各有盤算下以至於遲遲不願意加入都更。

邱英浩也表示,其實台灣於九二一地震後政府已將房屋抗震標準提高、也鼓勵抗震標章建築,或於建物中納入新的耐震技術,但在大台北地區中有新抗震技術的房子並不多,最根本問題仍在於都更速度跟不上房屋老化速度。

台灣與日本同樣位於太平洋地震帶,為了抗震,日本已因地制宜研發出各項抗震技術,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先前受訪時則表示,台灣建築於抗震結構上仍以混凝土和鋼骨結構為主,雖然目前已有隔震層和減震技術,但是否配裝仍要看業主意願,加上新的抗震技術會提升成本,目前仍不普及。建議民眾於強震後應自行觀察房屋結構,如有龜裂等問題,應該請結構技師評估後補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