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洗出敏感肌!醫師:洗澡時應避開「3大NG行為」

▲一名陳姓女子因不爽姊姊半夜洗澡擾眠,向法院聲請家暴令獲准。(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陳姓女子因不爽姊姊半夜洗澡擾眠,向法院聲請家暴令獲准。(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洗澡是每日例行公事,但洗完澡肌膚摸起來乾澀無垢的感覺,就是洗乾淨、正確的象徵嗎?其實不然!皮膚科醫師提醒,過度使用磨砂產品,或是選擇添加美白、香氛等功能的洗沐商品,抑或是水溫高一點、洗澡洗久,不僅洗不乾淨,反而還可能洗出一身「敏感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國內一項針對15到64歲女性的肌膚狀況問卷調查,訪問全台北、中、南共1340人,發現高達7成女性自然屬於敏弱肌體質。

開業皮膚科醫師蔡依倫指出,人的肌膚狀況會因外在環境與後天人為因素而改變,除了部分先天肌膚皮脂膜功能不良的患者,多數「敏弱肌」是因外在刺激或保養不當,而引發後天的肌膚敏感。

蔡依倫表示,雖然角質層肥厚是肌膚暗沉、粗糙的元兇,但清潔時「過度」去角質的方式反而對肌膚不好,尤其在「洗澡」這件日常清潔行為上,民眾容易採取「過激」的舉動。但其實角質層是保護肌膚的自然屏障,在肌膚保濕度足夠的情況下,老廢角質會自動脫落,維持表面平滑。

蔡依倫說,許多民眾為了追求肌膚平滑、柔嫩的感覺,喜歡使用含磨砂顆粒的產品為肌膚「去」角質,但其實肌膚外層的角質層能夠減少水份蒸發、幫助皮膚保持濕潤,使用磨砂顆粒的產品極有可能造成過度清潔、進而破壞皮脂膜。

此外,蔡依倫也提到,香味太過濃郁的沐浴產品可能摻有香料、定香劑等不必要的成份,對肌膚敏感的人並不合適;多數人會習慣以水溫較高的熱水,或是較長時間的沖澡,洗出一身舒暢,不過該做法容易破壞皮脂膜,造成肌膚角質層含水量下降,甚至導致皮膚泛紅、脫屑,建議洗澡時水溫應低於40度水溫,時間盡量控制在15分鐘內,能有效避免洗後肌膚乾澀、搔癢。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