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郭台銘打臉了國民黨自貿區

郭台銘出席競爭力會議發表演講。(圖/記者陳明安攝,2019.4.30)
郭台銘出席競爭力會議發表演講。(圖/記者陳明安攝,2019.4.30)

文 / 李兆立

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們日前齊聚發表經濟主張,其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提及對美中貿易戰的情勢評估,堪稱是滿場拚經濟的空泛口號中,唯一有具體內容的亮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是,這個亮點不僅大大打臉了國民黨的經濟政策,也打臉了郭台銘自己的兩岸主張。


郭台銘在「經濟的機遇和挑戰」中分析,台灣是美中貿易戰的重大利害關係人,等貿易戰落幕,因為科技競爭取代後,某些敏感性的產品,美國會選擇「離中國一臂之隔」的地方生產,投資或與當地廠商合作,所以台灣將會是首選。

我基本贊同這個分析所點出了幾件事:第一,美中貿易戰是台灣的機會;第二,美國對於中國有所防備,特別是技術保護;第三,台灣的優勢是,距離中國不遠且有區隔。

在這個基礎上,回頭看看國民黨最近力推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即「自貿區」),就會發現這個政策一旦實現,就會讓上述的台灣優勢大打折扣。

無論是過去被打槍的「自經區」或現在新瓶舊酒的「自貿區」,始終無法化解的疑慮在於,現實上最有誘因進入特區的是中國廠商。畢竟中國企業只要把配件拿來台灣組裝,就能輕而易舉從MIC(Made in China)搖身一變成為聲譽更好的MIT(Made in Taiwan)品牌,還順便享有優於台灣本土企業的租稅優惠及法規彈性。

問題來了,姑且不論MIT品牌被中國產品拖累的風險,當自貿區裡頭中國企業林立,MIT和MIC界線模糊時,台灣生產環境和中國的區隔在哪裡?在台灣土地上如此加強與中國企業及產品接軌,我們還會是美國敏感性產品的首選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美中貿易戰是牽動全球經濟佈局的重要變數,台灣的經濟政策就該認清其中的機遇及挑戰。如同郭台銘的分析,台灣的重要優勢是與中國保持區隔,那自貿區就是個葬送優勢的糟糕政策。

然而,被美中貿易戰分析打臉的不只國民黨,還有郭台銘自己。第一,鴻海從去年開始就傳出關閉在台灣的生產線,也否認了加碼投資高雄800億的消息,如果郭台銘在台灣的佈局不變,屆時恐怕也沒有承接美國敏感性產品的產能。

第二,郭台銘日前面對外界質疑其國防議題的立場,以「為何中國人要打中國人」作為回應,等於要把台灣人定位成中國人。姑且不論這與近年的台灣人國家認同民調結果相距甚遠,自我定義成中國人的結果,就是放棄在美中貿易戰架構下原本「與中國一臂之隔」的優勢關鍵角色,而跑去承擔被美國圍堵或管制的風險。

既然問對了問題,就別堅持繼續給出錯誤的答案。郭台銘見川普時既然說「不當麻煩製造者」,不如就從收回自貿區政策,以及停止搶當中國人做起吧。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