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血癌防治可以更好 永齡帶頭衝讓病友看見希望

▲永齡華人抗癌聯合行動周年記者會圓滿落幕,永齡健康基金會郭台銘董事長與來到現場的乳癌、血癌病友互動。(圖/擷取自永齡健康基金會臉書)
▲永齡華人抗癌聯合行動周年記者會圓滿落幕,永齡健康基金會郭台銘董事長與來到現場的乳癌、血癌病友互動。(圖/擷取自永齡健康基金會臉書)

記者許家禎 / 台北報導

永齡健康基金會郭台銘董事長今(11)日出席「永齡華人抗癌聯合行動 周年記者會,除表達對參與醫師的感謝外,也與來到現場乳癌、血癌病友互動。會上提到東亞年輕乳癌與西方大不同,且正當全球快速發展基因檢測臨床研究搭配精準治療,成功提高存活率之際,台灣或華人世界卻少有資源投入,因此呼籲國家要提升精凖醫學領域的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永齡健康基金會指出,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的癌症,每年有逾10,000位婦女罹患乳癌,奪去2,000名婦女的寶貴生命。近年來一系列研究發現,東亞年輕乳癌並非過去大家認為的單純西方年輕乳癌的翻版,其在乳癌亞型分類、臨床病理特徵及病人預後、及基因變異,都與西方年輕乳癌有許多的差異,因此,有更多產業界人士、政府機關及研究者,投入更多的心力及資源。

白血病俗稱血癌,台灣每年約有2,000名新病患,好發年齡較其他癌症年輕,45歲以下病患占30%,且血癌與其他癌症最大的不同,是很難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一發病的時候全身血液、骨髓裡都是癌細胞。近年全球快速發展基因檢測的臨床研究,搭配精準治療,有許多提高存活率、降低復發率的例子,但台灣或華人世界幾乎少有資源投入這方面的研究。

記者會特別邀請病友分享故事,第一位分享人陳小姐,5年前懷孕7個月時,發現罹患乳癌,五年多來,有賴於北榮曾令民主任及醫護團隊的協助,順利的產下可愛的女兒,控制了病情,現在孩子已經五歲了。最近加入了永齡的臨床研究計畫,希望能透過她的基因,幫助醫師們從她所經歷的治療,為醫學找到一些線索,也希望未來有一天,和她一樣的病人,可以有更多的証據指引治療,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副作用。

第二位分享人是趙女士。趙女士是乳癌的患者,兩個星期前才做完第一次化療,2005年從職場退休後,並未積極的接受健康檢查,直到身體持續發出警訊。今年二月下旬就醫檢查確診後,開始上網搜尋乳癌的相關資訊,才對治療有一點點粗淺的概念,現在的主治醫師為台大林季宏醫師。住院開刀前,加入了臨床研究計畫,相信這些臨床研究未來一定能幫助更多人。

第三位分享人是管女士。管女士是一位兒童文學家,雖然她無法到現場,但特別寫了一封感謝信及錄音。她說過去聽聞家人提到美國的保險會提供基因檢測協助醫師診斷,但台灣目前尚未有基因檢測的保險給付,因為非常感謝台灣開始有醫師正在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臨床研究。

還有一位蕭女士,原有多血症,去年12月突如其來的咳嗽不止,一開始還以為是感冒,直到咳嗽到幾乎無法起身,抽血後才發現居然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因緣際會下來到台大醫院由劉家豪醫師協助治療。現在蕭女士的病情穩定下來,且即將接受骨髓移植。

一路走來,蕭女士特別感謝劉醫師以及三個兒子、先生和家人們的悉心照料,也有賴於自己堅強的意志力,讓她挺過的治療過程。最後也感謝永齡健康基金會的郭台銘董事長的善舉,提供病人透過基因檢測參與臨床研究的機會,使得未來醫師能有機會運用基因檢測,提供病人更精準的治療。

郭台銘也在致詞時說到,除了用他一己之力捐贈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台大癌醫中心醫院,以及持續進行十年癌症基因檢測這樣大規模的志業外,也再進一步思考,政府能否在政策面上,提升國家在精凖醫學領域的發展;健保制度能否更進一步,在疾病的預防上投入資源,使癌症這樣人人聞之色變的疾病,運用新的醫療科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期達到「上醫醫未病」的境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