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萬喇叭弄壞該怎麼賠 戳破聲音有無影響看這篇

▲ 3 歲兒疑失控一指戳破店內要價 90 多萬的進口喇叭。(圖/翻攝自豐銘音響 Famous Audio )
▲ 3 歲兒疑失控一指戳破店內要價 90 多萬的進口喇叭。(圖/翻攝自豐銘音響 Famous Audio )

記者劉士成/台北報導

最近新聞炒得沸沸揚揚的「3歲小朋友戳破喇叭事件」,姑且先不去討論當事人究竟願不願意,或有沒有誠意賠償店家,單就這樣的商品弄壞該怎麼賠合理,為何如此容易破損,就相當值得討論一番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被損毀的喇叭為自德國某發燒音響品牌,參考售價是90萬元台幣上下,店家自代理商購入的成本其實不用90萬,並且有一定程度的進價折扣(因為該餐廳是複合式音響店),就算是整對喇叭損毀無法使用,也不用賠上90萬元台幣這麼多。

為何小朋友有可能戳破喇叭呢?原因就在於這對喇叭中間位置的中低音單體高度接近小朋友身高處,小朋友的好奇心使然就有可能戳破造成損毀,若是遇到紙盆振膜設計,而非較強韌的塑料材質,則更容易被外力損毀。除了單體的振膜容易損毀外,許多民眾小時候一定有把喇叭高音單體弄凹的經驗,其實弄凹的高音單體聲音表現也會劣化,越貴的喇叭越聽得出差異。

據其他媒體報導資訊顯示,該店家已經表明只要賠償維修費就好,其實損壞者真的不用擔心費用會太昂貴。屆時若能將損毀的的喇叭單體卸下寄回德國原廠修復,是最便宜的處理方式。不過通常這樣高單價的左右聲道喇叭,其單體都需要「配對」過,因此正常的程序是,得購買兩顆「配對」過的單體,兩顆喇叭的聲音表現才會一致(或者一顆修復,另一顆更換但須配對)。如果店家沒有技術能力拆卸單體,那就得整箱寄回德國原廠,會多出來回的運費成本。

喇叭單體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發生誤差的除了有音盆品質、彈波及懸掛順服性、框架磁鐵的強度等,還有機械性諧振(如防塵蓋、框架)的變數。所以實務上是找不到二隻頻率響應完全相同的喇叭單體,但喇叭製造商會盡可能在生產出來的一堆單體中,挑出特性最相近者,要求每二隻單體誤差在1dB以內,而且是愈低愈好(需要儀器來測試)。

90萬元的喇叭,通常會建議搭配同價或半價的擴大機(前+後級,或是綜合擴大機)來驅動,如此才能發揮出該有的聲音品質,而這還沒計算到輸入訊號源(如 CD、黑膠唱盤,數位串流)的建置成本。試想,一對要價90萬元的喇叭,要花上至少150萬來建置的音響系統,買家在購入這樣價位帶的喇叭時,當然非常挑剔,如果被更換維修過喇叭單體,除非降價售出,不然恐沒有人願意購買。

破掉的音盆音質會不會有影響,當然有!試想大鼓的鼓皮若破了洞,發出的聲音會是正常的嗎?因此無需去酸甚麼金耳朵才可能聽得出來,大家都聽得出差異,且多數的音響玩家早已養成對音響器材音質的敏感性,光是新舊不一樣的喇叭都聽得出差異了,更別說破了一洞的單體,聲音絕對是有明顯的問題。

▲低音單體元件示意圖,圖左為單體正面,圖右則為側面;紅圈處為單體容易受損處。(圖/記者劉士成攝)

將喇叭損毀的客人,絕對有義務賠償店家,畢竟把小朋友顧好是基本的禮貌,來到任何餐廳或營業場所,都應有這樣的認知,不應該貴罪到店家。但話說回來,店家除了在店裡擺放警語告示就夠了嗎?顯然不夠,例如可以在昂貴的器材前面以美美的繩索圍起來,並告知為展示區勿進入,來防止小朋友無心的破壞(營業場所還是得顧及各種意外產生)。

店家可能過去沒有開餐廳,只有經營音響門市的經營經驗,因此沒有如此防範,畢竟步入音響店的客群,和步入餐廳的客群,完全是不一樣的。去音響店的人會比較謹慎,知道這些器材昂貴不能自己動手操作。而去咖啡廳的消費者,對店內物品的戒心較低,其實可以理解為何有這樣的事件發生。

讓普羅大眾能接觸音樂的美好,並享受便宜的咖啡的出發點是很好的,畢竟現在人很少有機會聆聽到好的音樂;建議雙方能夠再多溝通協調,大家都是愛樂人,或許屆時事件能完美落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