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農傳媒/女同志:打拼務農比「出櫃」還重要

▲台灣的農村普遍不重視也不鼓勵「自我表達」,反而覺得努力工作、好好賺錢遠比探索自己、追尋認同重要。(圖/農傳媒提供)
▲台灣的農村普遍不重視也不鼓勵「自我表達」,反而覺得努力工作、好好賺錢遠比探索自己、追尋認同重要。(圖/農傳媒提供)

文 / 農傳媒

【本文由《農傳媒》授權刊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 蔡雪青(土拉客成員) 圖片提供/ 土拉客

四年前,我第一次來到位於宜蘭深溝村的「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打工換宿時,她們提供的交通方式說明的最後一句是:我們的地址在XXX,門口有鮮明的彩虹旗。

隔天在稻田裡補秧、撿福壽螺一整天後,晚上大家坐下來吃晚餐時,我終於問了一直讓我好奇的問題:「你們掛彩虹旗不會擔心鄰居的反應嗎?」土拉客成員蔡晏霖馬上笑著回:「鄰居應該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吧!」

土拉客是2012年以「友善環境,友善性別」的理念創立的女農團體,希望能夠透過合作與共同經營讓女性(尤其LGBT)走進務農的行業,而不需要用「嫁給農夫」的方式取得農業資源與入門機會。

宜蘭有這麼一個「女同志農場」正是當時吸引我來訪的原因。身為對農業有興趣的女同志,我立刻決定要去認識她們,隔一年也正式成為土拉客的一員。後來,我發現在年輕而開放的友善小農社群當中,大家很自然地了解土拉客與多元性別運動的連結,甚至有很多異性戀農友跟著我們一起關注婚姻平權運動的過程。但畢竟是耕耘在所謂「純樸保守」的農村,一群務農的女同志面對老一輩的在地人會不會容易遇到歧視或其他碰撞呢?

其實,最常被質疑的並不是性別表現,而是耕作方式。比起「怎麼都不結婚?」這種問題,更常聽到的反而是「草怎麼那麼長都不除!?」或「不噴藥種不起來啦!」

▲土拉客不避諱地將彩虹旗掛在門上。(圖/取自土拉客臉書)

在農村,不「以貌取人」

農村與都市看待人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差異,在農村並非以貌取人,反而是以「有拍拚無?」(有沒有努力?)做為評價人格的重要條件。因此,不管左鄰右舍知不知道我們的性傾向或成長背景,當他們天天看到我們在田裡曬太陽流汗,看到我們細心照顧的農作物沒有噴藥還長得好好的,自然就不會多質疑什麼了。

而且,有個意外的發現,即使老居民對多元性別的認知並不多,但其實在農村,女同志並非「稀有物種」。難道是因為女同志相較於異性戀女性比較刻苦耐勞、不怕髒不怕曬?不管什麼原因,我們觀察到務農的年輕女性當中,同性戀的比例相當高。

而另一個意外是在我們進駐農村之後,發現農村阿伯、阿姨們家裡有個「很中性」的女兒的比例也很高。兩年前,三位土拉客成員瓜瓜、奶奶跟鳳琴搬到一個農村老社區,過沒多久有位鄰居阿伯來找她們閒聊,提到:「我女兒跟你們一樣都不嫁,還跟女生朋友一起買房子!」接著問出一個令她們費解的問題:「女生跟女生結婚是可以的嗎?」她們園區的隔壁鄰居更一眼看破瓜瓜比較中性,跟她女兒相似,接著就讚美她們很努力很棒。原來,當這些村民無法好好了解自己的女兒怎麼對男生沒有興趣,怎麼跟別的女孩不太一樣的時候,能夠看到選擇生活在農村、選擇務農的「中性」年輕女生很努力種田,過得還不錯,似乎能讓他們放下一點對於家中女兒的擔憂。

幫農民上了一堂「性別教育課」

台灣的農村普遍不重視也不鼓勵「自我表達」,反而覺得努力工作、好好賺錢遠比探索自己、追尋認同重要。因此,雖然我們不刻意隱藏我們的LGBT身份,但也很少刻意「出櫃」。不過,有一次我們的種菜師傅,一位七十幾歲的在地女農,想要幫我介紹男朋友的時候,我還是決定跟她好好說明。誰知劇情急轉直下,一不小心開啟了一場詳盡的性別教育課程。

阿姨充滿好奇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知道男同性戀有愛滋病,那女同性戀有什麼病嗎?」當下我從糾正她對於愛滋病的錯誤認知,叫她放心女同志沒有病,再跟她解釋,女同志如何透過人工生殖生小孩,阿姨表現全程淡定。我的出櫃對她而言並沒有太大的衝擊,反而是她第一次有機會解除自己對於同性戀的誤解。前幾天遇到阿姨的時候,還叫我跟我太太要趕快生小孩給她抱呢!

在農村實踐友善耕作是對於多年來「慣行農業」的一種挑戰。實踐多元性別也是對於「傳統農村家庭」的挑戰。要說服農村的人本來就不是靠嘴巴說話,而是要以行動證明,讓他們親眼看到「原來按呢嘛會使!」「按呢嘛會幸福!」(原來那樣也可以!這樣也會幸福!)

(圖/土拉客提供)

●作者:農傳媒/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站,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